|
改革创新驱动平潭检察转型升级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6月16日讯 近年来,平潭综合实验区检察院主动顺应检察工作转型发展,擦亮具有平潭特色的创新品牌,围绕检察改革创新,记者采访了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江莉。 记者:改革创新越来越成为平潭开放开发和检察工作转型升级的共识,检察院特别强调改革创新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 江莉:刚才提到“转型升级”,这是2016年6月实验区检察院成立以来一直致力实现的目标,通过改革要实现“两个转型”:一个是检察工作的转型发展,一个是区检察院的转型升级。区检察院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不仅是机构规格和人事管理的升级,更重要的还是检察业务的升级,改革创新是我们常抓不懈的重要法宝。具体来说,就是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平潭擘画的“一岛两窗三区”战略蓝图,擦亮富有平潭特色的涉台、自贸、海洋生态等特色检察品牌。 记者:平潭综合实验区因台而设、因台而特,近年来检察院在打造涉台检察品牌方面有哪些新作为新成效,请您介绍下? 江莉: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始终是平潭的初心和使命。坚守初心使命,检察机关在两岸法治融合上先行先试、在法治护航上担当作为,擦亮富有平潭特色的“护融促通”涉台检察品牌。率先推出平潭检察惠台“16条”措施,设立涉台检察联络室、聘请13名涉台检察联络员,拓宽台胞参与检察工作渠道,深层次推进了两岸融合发展。我们还着力创新“121”涉台法治服务平台,即“一坛”“双线”“一园”。“一坛”即融合法治讲坛,“双线”即“线上”服务台胞微信群和“线下”台胞法律服务站,“一园”即全国首个两岸法治文化园。2019年3月以来,依托融合法治讲坛开展两岸法治专题授课23场1100余人次,“双线”解答各类政策和法律咨询600余人次,为台湾青年在平潭就业创业提供了优质法治服务。涉台检察室先后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先进集体”“平潭综合实验区‘两岸一家亲’工作贡献奖先进集体”。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6月16日讯 记者:今年是平潭自贸片区成立五周年,制度创新是自贸区发展的灵魂,检察院在自贸检察方面开展了哪些探索创新? 江莉:我们充分发挥自贸区检察室平台作用,突出创新引领发展,主动融入自贸区建设。先后推出10多项自贸区创新举措,其中“税案双查”、台湾社工引进和服务、企业合规刑事引导3项机制入选福建自贸区创新举措,2项获评全国首创。今年4月,上述3项举措全部入围平潭自贸片区五周年“双十佳”创新举措,其中“税案双查”机制获评十佳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实现了检察机关培育自贸区创新举措的新突破。今年我们正在培育“一网三联”涉台司法服务模式、台湾青年就业创业法治引领机制2项创新举措,持续擦亮“创领发展”自贸检察品牌。 记者:作为全国第二个国际旅游岛,平潭素以生态和旅游资源丰富享誉海内外,保护碧海银滩这个“真宝贝”,检察院有哪些创新举措? 江莉:检察机关肩负着守护海洋生态环境、打击涉海违法犯罪的重要职责使命,我们积极践行“检察蓝”守护“平潭蓝”,开展“2020海洋生态品牌年”系列活动,倾力打造“惩治犯罪+综合治理+公益联动+智库协作+生态修复”“五位一体”海洋生态检察特色品牌。2019年初我们就倡议发起了“守护福建海岸线生态检察协作机制”,今年4月与海警部门会签《关于打击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工作协作机制》并派驻省内首家检察联络室,充分依托协作机制优势,严厉打击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我们还从打击非法盗采海砂入手,深化综合治理措施,深入调研形成《关于平潭海域盗采海砂违法犯罪的情况反映及对策建议》呈报区党工委,推动全区开展非法盗采海砂违法犯罪专项治理。 记者:让人民群众更加直观了解、理解和支持检察工作,检察院是如何展示检察特色品牌的呢? 江莉:检察工作要通过耳熟能详、通俗易懂的方式让人民群众熟知,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六大特色检察平台”建设。目前,已经在台湾创业园建成“融合发展看检察”涉台自贸检察展厅,打造两岸共同家园建设的法治园地和重要窗口;在雕塑园建成“生态平潭·检察护航”生态检察长廊,成为全区首个生态环保主题法治公园;在本院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打造中小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和家长亲子教育平台,该基地还被评为全省十佳青少年教育基地。此外,我们正加快推进在竹屿湖公园建设“两岸法治文化园”,打造全国首个两岸法治主题公园;依托火烧山案发地遗址建设“鹅头湾生态法治教育基地”,打造生态修复的成功样本;在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建设“海洋生态法治教育基地”,打造海洋生态跨领域合作和法治体验平台。通过打造六大特色展示平台,能够生动直观展示检察特色亮点工作。 (本报记者 陈菁 通讯员 周孙章)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