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0-08-03 15:39:38

永不消褪的底色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转业回地方15年了,17年军旅生涯火热的战斗场景仿佛还在眼前,而军校毕业后最艰苦的第一站像胎记那般烙在了生命里。因为,那是我的新闻、文学之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我的初心确立之地。

1993年酷暑的一个中午,一辆大卡车在漳州市区把我们三个毕业学员拉上车,车上已有几位空军官兵和几筐青菜土豆。我暗自庆幸,部队既然到市区买菜,驻地应该不会太偏。没想到,我们汗流浃背在大卡车上颠簸约一小时后,来到了一座高山下,官兵们遥指山顶说“快到了”。晕啊!我们实习时也算走过几个部队,哪有这么偏的?上山九曲十八弯且坑坑洼洼的泥沙路就更难走了,卡车颠得人五脏六腑翻江倒海,半个多小时后终于驶进一座无名高地上的营区里。

这是全空军最艰苦的基层部队之一,我一置身其中就被官兵们感天动地的抗天歌深深地打动着。这里方圆二三十里无人烟,千米出头高海拔,三面环海一面环山,一年四季大雾弥漫,春冬时节连大白天都是灰蒙蒙地伸手不见五指,石头房间的地板淌着水,当真是“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这里“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夏秋之季台风肆虐,营区经常被席卷得满地狼藉,还发生过数吨重的铁疙瘩装备被狂风掀到谷底的天灾,官们兵在每次台风来袭前恁是用手拉肩扛誓死守护装备。因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不适合女兵生活,百十号人全是男的,官兵们笑称“连蚂蚁都是公的”。大家伙 “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生活单调又寂寥。然而,就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中,官兵们以豪迈的革命情怀和大无畏的牺牲奉献精神,默默地从事着“无名英雄”的崇高事业。

意外的是,我翻阅诸多报刊均没看到有关本部队的报道。壮着胆儿问政委,他说因工作性质保密,很难对外宣传,再说这是技术兵种,也没像样的宣传人才。我当即立下军令状:“我试试。”

现在忆起,那时我是多么年轻气盛、鲁莽冲动。自己从小到大重理轻文,军校学的也是无线电专业,凭啥夸下海口?

凭的是官兵们的精神无时无刻不震撼着我。战备值班之余我说干就干,军营晨练本就早起,我每天还提前1小时起床,逐页研读《新华字典》,对《读者》中的优美文字则反复品味,以此恶补语言文字。傍晚找战友们聊天、采访,夜里则写上二三个小时的稿件。那时,山上就一台286微机,我出手的每篇文章只好用作文纸工工整整地誊清一遍。我写呀,投呀,三个多月过去,近百篇稿件全都石沉大海,连负责审稿盖章的干事都不耐烦了,笑我“不是这块料”。我没有气馁,专门到市区的《闽南日报》社询问国防版的编辑,稿件有无收到。编辑见我性格豪爽,就实话直说:“收到你太多来稿了,但是就新闻而言‘五音’不全,连改都没法改。”热心的编辑还送我一本新闻入门的教材,我这才知道原来新闻有ABC。经编辑推荐,我又拜访了漳州空军的梁德荣先生和漳州军分区的王坚先生,他们成了我新闻入门的老师,与两位老师的真挚友情至今未断。

意外的惊喜接踵而来,在多方关心帮助下,我勤学苦练,写稿水平突飞猛进,《闽南日报》每周一期的国防版基本上都有我的报道了,间或也能在军报露露脸,我也在次年初调到驻福州市区的上级机关宣传部门,从此走上新闻之路。

军校毕业后的第一站,不仅改变了我的事业走向,还为我的漫漫人生路抹上了果敢坚毅、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牺牲奉献的厚重底色,成为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转业进公安15年来,我多次面临命悬一线的执法险境,以这种底色次次逢凶化吉并圆满完成任务。前不久,小我许多的部队战友告知,我原先所在的漳州空军某部已于前几年搬迁到条件优越的厦门市区,为发扬光荣传统,部队还刚刚修建了荣誉室,我当年采写的许多报道就陈列其中。我一时激动得无语凝噎,仿佛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范德宝 作者单位:上杭县公安局)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