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急先锋,时刻准备冲锋 ————记厦门市集美区应急处突大队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5月24日讯 在厦门市集美区,活跃着一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筑牢抢险救灾平安防线、热心志愿公益的“应急先锋”队伍————厦门市集美区应急处突大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省金牌工人杨水发,就是这支队伍的“领头雁”,在他的带领下,一批批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在队伍里找到人生的方向,成为平安集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时刻准备冲锋 将人民安危扛在肩上 2023年7月31日,集美区西滨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摩托车被轿车撞翻在地,摩托车驾驶员被卷入车底,情况危急。 事故发生时,集美区应急处突大队正集结在事故发生地附近的仓库门口,检查、维护为抗击台风“杜苏芮”所准备的各类救援器材。 接到消息后,放下器材冲到事故现场、及时制止驾驶员倒车行为、快速判断伤员情况及倒地位置,在队长杨水发的指挥下,队员用1分钟实现“抬车救人”,5分钟完成“应急救护”,合力将伤员从车底救出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正因为有多年的救援经验和掌握应急救护知识,我们才能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救援。”杨水发说。 关键时刻冲在前、干在前,2016年抗击超强台风“莫兰蒂”期间,团结协作是这支队伍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 “前场柿树村因海水倒灌水位已达一层楼高,村民被困村中”,当天早上5时,队伍接到支援消息后,杨水发立即带一组队员出发前往救助。 村内一片汪洋,在杨水发的指挥下,队员分工协作,利用救生绳、冲锋舟等工具涉水至灾民房屋,将受灾群众逐一背出,转移至安全地带。 历经10多个小时,直至全部灾民安全转移后,应急队员才前往村部临时安置点休憩,“有的队员连救生衣都没脱就躺下睡着了。”杨水发回忆道。 热心志愿公益 让急救知识入脑入心 “厦门一女老师突患爆发性心肌炎,生命垂危,急需A型血。”3月13日,一则号召献血的信息在群众朋友圈转发,引起广泛关注。 杨水发也关注到了这则信息,在安排好当天的勤务工作后,他便赶到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献血点参与献血。 “血型匹配,有需要,刚好我也可以做到。”当被问及献血的个人感受时,杨水发这样回答,在他眼里,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挽袖献血,传递大爱,这是集美区应急处突大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一个生动缩影。2014年9月,经厦门市红十字会研究同意,在集美区应急处突大队基础上正式组建厦门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援队。 爱心不变,专业升级。2023年3月,大队成立杨水发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这也是全省唯一一个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劳模工作室。据悉,该工作室由队内15名优秀应急救护师资组成,后续将重点强化队内应急救护员培养,并结合应急救护公益培训“六进”活动,大力推广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普及。 据统计,2020年以来,厦门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援队累计开展应急救护公益培训446场,受益人数达26491人次;选派参与“为民办实事”项目应急救护培训师资多达165人次,培训红十字救护员6434人次。 练就高强本领 让队伍素能提质增效 90多名队员中,退伍军人有32名,占队伍人数的1/3。他们“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合力打造出应急处突的“钢刀利刃”。 像往常一样,训练教官卢威全每周都要和杨水发碰面,调整队伍下周的训练计划。“如果上周某个科目训练效果不好,这周就要调整,强化训练。”据卢威全介绍,队伍还在年中、年末两个时间段对队员考核检验,并公示,考核结果能让学员清晰认识到日常训练中的优势和不足。 “队长热心公益,所以‘手把手、一对一’将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队员杜晓忠说道。为提高应急救护培训效果,杨水发不仅让队员在内部会议上畅所欲言,纷纷提建议、献计策,还鼓励队员在对外培训时使用“闽南语+普通话”双语教学,并针对不同的群体,灵活采用不同的引入案例、培训方式等方法,让每个人都听得懂、学得会。 据悉,队员在练好应急救护、应急救援、体能训练等“必修课”的基础上,队内还依据个人性格和兴趣,重点培养擅长领域应急技能,并选派优秀学员至省、市红十字参加应急救护师资培训,选派骨干师资参加各类应急救援联合演练活动,以实战经验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本报记者 余晶 实习生 蓝河珍 吴一澜)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