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天才少女”陨落的背后 ————律师解答“姜萍事件”法律问题 11月3日,时隔4个多月,“姜萍事件”终于尘埃落定。根据官方信息,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其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违反预选赛关于“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则。 此前,在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获奖名单中,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王某某和其指导的学生姜萍入围决赛。这一消息引发社会关注。中专生、数学天才、天才少女,多种标签加持,17岁的姜萍在舆论场中塑造成“神话”的同时,质疑声也不绝于耳。 这场“造神”又“毁神”的背后涉及哪些法律问题?对此,记者邀请北京中简(厦门)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束新康律师进行解读。 热点话题一:考试作弊问题 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发布情况通报:在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选赛中,教师王某某对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违反了预选赛规则。经研究,学校给予王某某诫勉谈话处理,取消本年度评先评优资格。 问题:姜萍和王某某是否涉嫌考试作弊罪? 律师解答 束新康律师: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之规定,《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规定的“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仅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所规定的考试。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下列考试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二)中央和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三)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注册建筑师考试、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四)其他依照法律由中央或者地方主管部门以及行业组织的国家考试。前款规定的考试涉及的特殊类型招生、特殊技能测试、面试等考试,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并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因此王某某与姜萍造假的行为,并不涉及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代替考试罪等罪名。 热点话题二:名誉侵权问题 “姜萍事件”引起公众对竞赛的公平性和诚信问题的热议,对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的声誉产生影响。 问题:姜萍和王某某的行为,组委会是否可以追责,有无法律依据? 律师解答 束新康律师:姜萍及其老师的作弊行为虽然不涉及刑事责任,但可能导致竞赛主办方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的声誉受损,降低主办方的社会评价,组委会可根据《民法典》提出名誉权受损或经济损失的赔偿诉求。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以及该法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热点话题三:媒体责任问题 “姜萍事件”出现反转,其中也有媒体的推波助澜。今年6月13日,阿里达摩院发布一段名为《17岁中专女生自学偏微分方程,爆冷逆袭高分入围全球数赛》的视频。随后,大众媒体纷纷跟进,自媒体大V纷纷表态,此事升为全网热门话题。 问题:该事件中,媒体是否存在报道失范? 律师解答 束新康律师: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对姜萍的“天才少女”形象过度宣传和包装,忽视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这种急于制造热点的行为,未曾考虑过事件真相曝光后对姜萍及其家庭的毁灭性影响。 根据《民法典》规定,每个公民都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权和隐私权,媒体在报道时应当秉持客观、真实的原则,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若媒体在无充分证据的情况下进行负面报道,将可能面临法律制裁,受害者也能够通过法律途径获得相应的赔偿。 此外,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涉及未成年人事件应当客观、审慎和适度,不得侵犯未成年人的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 在该事件中,媒体对姜萍个人信息的大肆挖掘和传播,以及部分“网红”闯入姜萍家中进行评论和调侃,都可能侵犯姜萍的隐私权和名誉权,违反法律规定的报道原则。 热点话题四:未成年人隐私保护问题 在“姜萍事件”的逐渐发酵过程中,姜萍的许多个人信息也被曝光在网络上,包括月考成绩、家庭情况、生活习惯等。 问题:姜萍的隐私权是否遭受侵害? 律师解答 束新康律师:月考成绩、家庭情况、生活习惯等被曝光,侵害了姜萍的隐私权。《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姜萍作为未成年人,应当受到特殊、优先保护,应该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学校在情况通报中恳请广大公众对未成年人给予更多包容和爱护,这反映了社会对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保护意识。 ■普法短评 尊重规则才是通往成功的基石 “姜萍事件”不仅触及了公众对于公正的神经,也促使我们从更深层次思考,竞赛组织、教育管理以及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 组委会与学校对涉事教师的迅速处理,彰显了维护公平、严惩违规的决心。然而,个案的处理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如何修补制度漏洞,构建更加坚固的公平防线。竞赛组织者需深刻反思,细化规则、明确界限,确保每一项规定都具备足够的清晰度与执行力。同时,应加强监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监督效能,让公平成为竞赛最亮丽的底色。 此外,学校应成为法治教育的摇篮,通过日常教学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与法律素养。让师生明白,无论是在竞赛的激烈角逐中,还是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遵守法律、尊重规则才是通往成功的基石。 我们应以“姜萍事件”为契机,不断完善制度、强化监管,培育法治文化,共同守护一个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竞赛环境。让每一个怀揣梦想、热爱数学的人,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自由翱翔,勇敢追寻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