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2月27日讯 化解矛盾纠纷,讲究以真心换真心,他作为“和事佬”,总是站在群众利益面前看待问题;创新监管矫正模式,讲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让迷途少年及家属记住了自己这位“引路人”;提升群众法律素质,讲究润物无声、久久为功,这位“普法员”将“教学相长”铭记在心,既与时俱进自学,也联动多方共学………… 从福建司法学校毕业至今,这位在基层司法所扎根,已经26年“不挪窝”的永安市司法局燕东司法所所长吴先进始终把公平正义融进为民服务中,用积攒多年的“金点子”化解矛盾纠纷、感化社矫对象、增强群众意识,逐渐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上级的肯定,先后获评“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全省人民调解先进个人”、第五届福建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称号。 定分止争 “和事佬”解民忧 “底色”足、“成色”好的营商环境沃土,离不开法律服务的深耕。如何积极调解辖区内涉商涉企的矛盾纠纷,为辖区内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吴先进冲在直面复杂矛盾问题的“第一梯队”,啃下横跨多年的欠薪纠纷“硬骨头”。 2016年,邓某等60多名工人受雇于被执行人,在某化肥厂从事工作。因企业经营不善、资不抵债、即将破产,高达160万元的被拖欠工资成为压在工人心头的巨石。多次讨薪无果后,求助无门的工人遂前往曹远司法所寻求帮助。 由于该案件涉及金额较大、人员较多,讨薪难度极大,作为曹远司法所所长的吴先进获悉此事后,第一时间安抚工人情绪,在引导他们依法维权办事的同时,联系企业负责人和劳动保障部门,通过转让化肥厂机器的方式讨回一半工资。 然而,在追回第一批工资后,企业申请了破产。吴先进没有放弃,继续加班加点帮助被欠薪工人草拟申报文书,引导他们使用仲裁、诉讼、申请强制执行参与破产分配等法律手段维权。2021年1月,随着最后一笔被拖欠工资转入工人账户,这起跨越4年的欠薪纠纷终于落下帷幕。 曹远镇是永安市经济大镇,矿产资源丰富,不仅吸引了省地属企业相继落地,还带动了乡镇企业不断发展,涉商涉企的矛盾纠纷较为突出。2022年,吴先进被调至燕东司法所担任所长,地处城区,物业纠纷成为这位“和事佬”的“心头大事”。 2024年7月,在燕东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某小区的12户住户因和一楼商户间就电梯加装问题产生不同意见,进而引发纠纷。经过吴先进和法官等人的多次调处,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顺利完成了电梯安装。 “紧贴群众,以诚相待,群众才会信赖。”这是常挂在吴先进嘴边的一句话。26年来,他用真心和具体行动参与化解了近2000件纠纷。 真情感化 “引路人”助新生 2月14日14时许,吴先进提前半小时来到司法所,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等法律法规分门别类整理好,等待社区矫正对象的到来。 15时,节后“收心”集中警示教育活动准时召开,吴先进以《社区矫正法》为活动开端,重申社区矫正管理规定,要求他们严格遵守信息化核查、教育学习、请销假等监督管理规定,进一步端正矫正态度,自觉接受矫正。 活动后,吴先进对几个社矫对象开展个别谈话,详细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活动轨迹和生活状况,倾听他们当下的烦恼和困难,就改正不良习惯、增强遵纪守法意识等方面给予特殊关爱和耐心教育。针对非本地人李某提出的难以就业的问题,吴先进牢记在心,在日常工作中时时留心,成功将其介绍给当地的一家竹木加工厂,李某也不负所望,成功通过面试并取得了一份每月6000元的工作。 提起吴先进,李某感激不已:“是吴所长的诚心帮教,让我重获新生,如今有了工作,生活已经走上正轨!” 像这样的真挚话语,不仅在社矫对象之间传递,更在社矫对象家属中流传。二十出头的社矫对象李某曾被判缓刑1年,入矫后整天无所事事,心情十分低落。吴先进细心察觉到他的情绪,不仅为其介绍工作,还经常带他参加公益服务活动。经过一年的矫正,解矫再工作的李某变得积极上进,待人也谦逊有礼。把这些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李某父亲颇为感慨,经常在亲朋好友面前提起吴先进,“真的非常感谢吴所长,帮我把儿子教育好,让他走上了正道。” “只要用心用情,哪怕是块铁,也会被融化”是吴先进抓好社区矫正对象、刑释人员帮教工作的信条。多年来,吴先进创新监管矫正模式,采取“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的方式,做到“一人一策、一人一档”,通过热心帮教、真情感化,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截至目前,吴先进共经手接管矫正对象600余人,从未出现脱管漏管现象。 春风化雨 “普法员”润人心 “吴所长讲法十分通俗易懂,就像是剥花生,都是掰开揉碎式的讲解。”燕东街道仙泉社区居民林某这样评价。 2023年12月,辖区某物业公司负责人忧心忡忡地来到司法所,咨询道:“吴所长,我们小区内一辆电动车的电瓶被盗走,因为没安装监控,无法锁定偷盗者是谁,现在电动车的业主找到了我们,要求我们赔偿,该如何保障我们公司的最大利益呢?” 吴先进一针见血地指出物业的疏漏之处,耐心劝说:“没保护好业主的财产是我们的疏漏,我们应该负责,但从长远来看,如果这次丢失的不是价值一两百的电瓶,而是需要上万元的修车费呢?”经过吴先进的“点拨”,物业负责人恍然大悟,声称今后会完善小区基础设施,让偷盗者“无缝可钻”。 “普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要方式出新,更要入脑入心,进而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吴先进告诉记者。 为形成辖域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新局面,2024年4月,吴先进为全街道80多名法律明白人开展普法培训,旨在提升“法律明白人”的法律素质,并通过“法律明白人”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依法办事、遇事找法。同时,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针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普法方式,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让法治精神无声地“浸润”居民们的心田。 教学相长也。吴先进深知全面推动司法所工作法治化的重要性,坚持以身作则、与时俱进,制定详细的学法用法方案,定期组织全体司法所工作人员集体学习《宪法》《民法典》《法律援助法》《社区矫正法》等常用法律法规,夯实法律知识理论基础,不断提升法治素养和履职能力。近年来,吴先进开展相关培训10余次,到村居、企业、校园开展相关普法宣传30余次,切实提升辖区群众防毒、防骗、知法、用法的能力。 (本报记者 彭冬晴)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