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6-06 16:56:16

三明市检察机关打造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三明样板”

作者:本报记者 彭冬晴 通讯员 黄岳平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麒麟未士”在行动……

——三明市检察机关打造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三明样板”

今年4月,中共福建省委社会工作部、文明办等十九个部门公布2024年度全省志愿服务“四个最美”先进典型名单。其中,三明市检察院“麒麟未士在行动”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系全省检察系统唯一获此殊荣单位。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心,关系到社会安宁和谐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三明市检察机关组建“麒麟未士”办案团队,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实现惩治犯罪与权益保护双向赋能。

立体维权强联动

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的主责主业。近年来,三明市两级检察机关充分发挥“麒麟未士”团队一体化办案理念,上下一体,实现全过程、融入式合力监督。

今年年初,针对廖某某强奸、拐骗、猥亵儿童一案存在适用法律错误、量刑不当等问题,三明市检察机关发挥“麒麟未士”办案团队一体化作用,就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量刑情节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依法提出抗诉意见,最终三明中院依法采纳抗诉意见,改判廖某某增加刑期1年11个月,有力维护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类似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开展多元救助帮扶的例子还有很多。

2024年11月,三明市检察院联合市残联出台《关于共同保障未成年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工作意见》,将全市2199名残疾人联络人纳入“春蕾安全员”队伍,做到“春蕾安全员”工作机制和“强制报告”制度有机融合,充分释放制度优势,激活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工作,该工作意见得到省残联肯定并在全省转发。

今年3月,三明市检察机关创新“司法救助+心理干预”融合机制,推动市卫健委、法院联合建立未成年被害人心理健康救助协作配合机制,在全省率先实行未成年被害人分级心理救助,明确司法办案与心理干预衔接流程,确保被害人及时获得专业疏导,实现市县两级未成年被害人心理健康救助全覆盖。

自2022年7月“麒麟未士”团队成立以来,全市两级检察院共对97名未成年被害人开展司法救助,发放司法救助金159余万元,同时联合文明办、民政局、妇联、共青团等未保成员单位捐赠爱心大礼包18.75万元,先后救助涉案困境留守儿童215名,争取司法救助金79万元。

综合履职促整改

为切实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发生,不让“问题少年”越走越远,近年来,“麒麟未士”团队调研提出成立专门学校建议、主要领导提出人大代表建议,连续三年跟踪推进全市第一所专门学校建成并于2024年9月投入使用。自专门学校建成使用以来,已有72名具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入校接受教育,全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明显下降。

在硬件设施完善的同时,三明市检察机关以“法治赋能+协同共治”为抓手,在专门学校内构建起“预防-矫治-跟踪”一体化工作体系:设立“三明市检察机关观护矫治教育基地”“麒麟未士”检察官工作室、检察官信箱,为教职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开展检察监督和服务,研发“犯罪预防”主题系列法治课,指派团队成员到专门学校授课,形成矫治教育合力。

2025年1月,针对在专门学校矫治教育中发现部分未成年人纹有文身的情况,三明市检察院组织“麒麟未士”团队办案人员梳理全市涉案未成年人文身情况。针对某刺青店存在不核实年龄、明知是未成年人依然为多名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问题,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3月12日,三明市检察院起诉的全省首例涉未成年人民事公益诉讼案在三明市中院依法审结,取得良好的办案成效。

有效的预防是最好的保护,推动行业整治才是标本兼治的最优解。三明市检察院步履不停,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相关规定,组织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卫健委座谈磋商,促推共管共治,以检察履职实现“办案—震慑—治理—规范”的法律监督路径,达到“办理一案、震慑一批、教育一片、规范一业”的社会效果。

淬炼精兵强根基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针对山区基层检察院普遍存在的未检机构不独立、人员力量分散等问题,早在2022年6月,三明市检察院便创新构建“全院一盘棋、市县齐步走、检察一体化”工作机制,组建“麒麟未士”办案团队,通过每月下沉基层开展巡回工作周,常态化推进案件评查、模拟法庭抗辩、公检法同堂研讨等实战练兵,有效破解基层未检“专人不专”“案源单一”等痛点。

在此基础上,“麒麟未士”团队将法治教育作为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抓手,以沉浸式、互动式普法打破传统说教壁垒。

“家庭教育不只是‘家务事’,而是‘国事’。”今年4月,“麒麟未士”团队成员傅曼娟在尤溪县第七中学学术报告厅内,为七年级学生家长带去一堂特殊的“家长会”,将《家庭教育促进法》与朱子文化相融合,为新时代家庭教育注入“法治+文化”力量。

宣讲课上,傅曼娟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围绕“家庭教育与不良行为矫治预防”展开深入讲解,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剖析未成年人吸烟饮酒、夜不归宿、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背后的家庭因素,指出家长在未成年人成长中是“第一责任人”。

“普法教育是未成年人保护的根基工程,唯有将法治种子深植于心,才能让孩子增强意识,让青春远离歧途。”“麒麟未士”团队负责人张志杰如是说。近年来,“麒麟未士”团队共开展线上线下普法教育全市巡回活动600余场,受众师生家长达196.52万人次。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