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6-23 17:37:17

“厂房保住了,饭碗也保住了”

作者:本报记者 王思琦 通讯员 赵逍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近日,被执行企业A公司负责人带着一面锦旗来到了闽侯法院执行局。“多亏法院给了我们喘息的机会,现在企业活过来了,员工饭碗也保住了!”见到执行法官,负责人激动地上前握住了法官的手,递上了锦旗。

原来,2024年,A公司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违约被法院判决向B公司支付违约金1100余万元。由于A公司资金链断裂,无力支付,B公司遂向闽侯法院申请执行,并要求处置A公司名下厂房及仓库。

受理案件后,执行法官随即前往A公司进行现场调查,发现A公司虽暂时资金周转困难,但生产设备齐全、订单渠道稳定,还维持着正常生产经营,且公司负责人提出,已有投资方表达合作意向,但推进融资需要时间。若直接拍卖厂房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不仅影响公司正常运营,导致50余名员工失业,还可能引发上、下游企业系列纠纷,甚至影响营商环境。

“到厂房调查那天,有工人蹲在车间角落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念叨着要是厂子倒了,丢了工作,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执行法官回忆道。

面对两难局面,执行法官没有选择“一拍了之”,而是积极协调当事双方进行协商。然而,申请执行人态度坚决,不愿退让:“判决书白纸黑字写明了他们要偿还违约金,他们一直还不上,我们要求尽快拍卖厂房!”

在沟通过程中,执行法官察觉到,申请执行人强硬姿态的背后是对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怀疑,担心如果不处置厂房将无法及时兑现胜诉权益。为了争取申请人的信任,尽力促成执行和解,执行法官调取了企业纳税记录、员工社保缴纳证明,并组织被执行人邀请申请执行人实地查看生产车间。看到厂房内不停运转的自动化系统和工人们忙碌的作业场面,申请执行人态度终于有所转变。

执行法官趁热打铁,再次组织双方商谈,并引导被执行人引入第三方融资保证履行能力。为了形成双方满意的执行和解协议,执行法官三易其稿,最终双方通过“第三方融资+分期履行”方案,达成执行和解。

根据和解协议,A公司获得了3个月融资宽限期,在执行法官的帮助下顺利完善了信用评估材料,成功在宽限期内获得了第三方融资。获得融资后,A公司第一时间将欠款还清,解除了对厂房的查封。如今A公司轻装简行、重新上路,工人们也放下了心理包袱,干劲十足,流水线上依旧一片繁忙景象。

“从‘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到‘留巢生蛋’‘放水养鱼’,我们坚持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努力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执行法官如是说。

这起看似普通的执行案件背后,是法院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硬措施”与“软服务”间寻求最优解的生动实践。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