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场共同债务诉讼拉锯战,让一对离婚夫妻备受煎熬,执行法官组织一场跨越铁窗的调解—— 拘留所里治愈婚姻伤痕 3月14日,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熊晖坐在办公室里,反复翻阅一起离婚纠纷案件的卷宗,不时眉头紧锁。离婚调解书上“共同债权未分割”的条款,牵出了一场横跨5年、错综复杂的纠葛…… 搁置亲情里寻找突破口 2024年5月,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姜浩(化名)需向前妻姜媛(化名)支付23万余元共同债权款,然而姜浩如今身患脑血栓,长期依赖药物治疗,名下又无其他财产,根本无力支付这笔款项。多次催讨无果后,姜媛向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今年3月13日,姜浩因此被司法拘留,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与此同时,双方当事人的另一起共同债务诉讼仍在上诉审理中。离婚后,姜浩认为姜媛未能体谅他的经济困境,心怀不满,便通过案外人小周(化名)起诉姜媛,要求她与自己一起承担婚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尽管一审已有判决,但姜浩不服判决结果,再次联系小周提起上诉,案件陷入漫长的二审程序。一来一回的诉讼拉锯,让姜浩和姜媛的关系雪上加霜,信任基础彻底崩塌。 最棘手的,是隐藏在债务纠纷背后的亲情裂痕。双方离婚后,儿子和女儿随姜媛在福州生活。在单亲家庭环境中,姜媛常常向孩子们倾诉姜浩的种种不是。久而久之,曾经亲密的父子、父女关系变得疏离。前年姜浩脑梗住院,两个孩子原本打算去医院探望,最终却因父母的矛盾未能实现。这份遗憾,成了横亘在姜浩与孩子们之间的鸿沟。 面对困局,执行法官熊晖意识到,解开矛盾的关键或许就藏在这份被搁置的亲情中。 从父亲身份打破僵局 3月18日,熊晖到拘留所会见姜浩,刚坐下,姜浩便按住后腰,显露出身体的不适。看着姜浩下意识的动作,熊晖没有急着谈欠款,而是与他拉起家常:“听说你有两个懂事的孩子,一儿一女。”姜浩抬起头,眼神微微闪动,随后叹息地说:“自从我和他们的妈妈离婚后,他们已经很久没来看我了。” “我和姜媛聊过,孩子其实很想你。作为父亲,你要是多主动联系,孩子会很高兴。”熊晖赶忙说道。姜浩喉咙动了动,犹豫着说:“前年我脑梗住院,孩子本来准备来看我,可是……”“过去的事暂且放下。姜媛一个人在福州拉扯两个孩子长大,确实不容易。她每天一大早就出门工作,忙到深夜才回家。她这么辛苦,就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条件。”抓住契机,熊晖语重心长地对姜浩说。 在熊晖温和又坚定的目光注视下,姜浩渐渐垂下眼睑,抬手搓了搓脸,长叹一口气:“熊法官,我知道姜媛带孩子辛苦。我不是不想给钱,只是我身体不好,常年需要吃药,实在凑不出那么多钱。要是姜媛能同意少给些,我愿意想办法筹款。” 借母爱融化矛盾坚冰 看到事情有了转机,熊晖一走出拘留所就拨通了姜媛的电话。“刚刚我和姜浩谈过,他表示愿意筹款支付共同债权款给你,但他身体不好,经济状况也确实困难。毕竟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你看能不能再考虑一下减少金额?”熊晖简要讲述了姜浩的困难。 电话那头,姜媛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似乎在斟酌利弊。熊晖继续耐心劝说:“拘留已经对他起到了惩戒作用,但他身体越来越差,还有脑血栓病史,名下也没有其他财产。姜浩过去确实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辜负了你和孩子。不过作为母亲,你肯定也希望孩子健康成长。金钱无法弥补孩子内心的创伤,但修复父子、父女的亲情,能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十几秒的等待后,姜媛略带沙哑的声音传来:“熊法官,我明白,他始终是孩子的父亲。为了孩子,我愿意让步,只要他支付12万元就行。”熊晖紧接着问道:“如果他同意一次性付清,你愿意放弃部分利息吗?”这一次,电话那头的姜媛毫不犹豫地回答:“熊法官,你告诉他,利息就算了,我也不想让孩子们觉得父母像仇人一样。” 拘留所里实现温情和解 3月21日,熊晖提前两个小时到拘留所,协调工作人员布置好临时调解室。当姜浩和姜媛走进调解室,两个人对视一眼后,便迅速移开目光,各自沉默着坐到两边。熊晖深知他们多年积累的矛盾不可能一朝一夕化解,于是率先打破僵局:“你们先看看这份和解协议。姜浩今天一次性支付12万元后,就可以解除拘留,双方债务各自承担。对这些条款,你们有什么意见?”姜浩和姜媛仔细审阅协议后,都表示没有异议。“没问题的话,就在协议上签字吧!”熊晖表示。 签完字,姜媛主动走向姜浩,语气缓和地说:“孩子都长大了,你之后可以直接把钱转给他们。我知道你还惦记着孩子,要是想他们了,随时可以来福州看看。”姜浩沉默片刻后回应:“不用,我相信你。我朋友半小时后就会把12万元转到你的账户,我也会让小周撤回对你的上诉。” 半小时后,姜媛收到银行转账提示,姜浩的解除拘留手续也顺利完成办理。熊晖陪着两个人走出拘留所。临别时,姜媛走到熊晖面前,真诚地说:“熊法官,这段时间麻烦你了,感谢你帮我们解决了这么多年的纠纷。”熊晖微笑着说:“姜媛,希望你今后的生活充满温暖和善意,开启崭新的人生。”随后,姜媛转身向姜浩挥手告别,两个人朝着不同方向走去,各自迈向新的人生旅程。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熊晖心中感慨万千。正如他所说:“案件可以结,但亲情没有终点。法官的反复协调,是在尽量修复破碎的家庭关系,让法律温情治愈这些伤痕。” 4月25日,小周撤回上诉,姜浩和姜媛这场长达5年的纠纷终于圆满落幕。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