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扇门巧解“千千结” ——莆田镇海街道综治中心创新模式实现年调解成功率超98% 困扰居民多年的内涝难题得以根治,农民工被拖欠的50万元工资一周内全额到账,邻里间的争执在“拉家常”中烟消云散……在莆田荔城区镇海街道综治中心里,每天上演着矛盾化解的“暖心故事”。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地,镇海街道综治中心以“一站式服务”破题、“多元化调解”发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具体化实践的生动缩影。 走进镇海街道综治中心,“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布局一目了然:群众接待区情意融融,纠纷调解室各具特色,公共法律服务区随时为群众答疑解惑。这里整合了综治、公安、信访、司法等部门力量,更吸引了“两代表一委员”、行业调解组织、退伍老兵等多方社会力量入驻,构建起“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治理网络。 “以前跑多个部门才能解决的事,现在来这里‘一站式’就办好了。”不少群众感叹道。综治中心推行“一站式接待、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服务模式,从诉求登记到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全流程闭环管理,让群众告别“多头跑、反复问”的困扰,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辖区群众龚女士的祖屋因为台风坍塌,禁建区政策限制让她陷入“无家可居”困境。入驻综治中心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化身“政策翻译官”,专啃“硬骨头”。他们联合处级领导下沉接访,提出“原址原墙加固修缮”方案,28天内既守住安全底线又不碰政策红线。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时住户分歧严重,代表委员逐户走访、平衡利益,推动项目从“难产”到“顺产”,这种一站式服务成为社区治理的典型范例。 针对基层矛盾的复杂性、多样性,镇海街道综治中心打造了一套“量体裁衣”的调解矩阵,不同类型的矛盾都能在这里找到“对症解法”: “阿武调解室”社区调解员林君武的“调解经”朴实却管用:“远亲不如近邻,有事咱坐下来好好唠。”不久前,面对因楼道杂物引发肢体冲突的邻居,他没有生硬说教,而是从两家曾互相帮忙的“暖心事”说起,带着双方清理楼道、张贴文明公约。如今,曾经的“斗气楼道”成了“文明示范角”,“熟人调解”让法理情在社区里温暖流淌。 社区绿化改造时,梅峰社区部分居民担心树木遮光强烈反对。“阳光议事角”搭起协商平台,公共事务“大家议”,设计师带着图纸现场答疑,居民围着沙盘提出20余条建议。从“吵得面红耳赤”到“共同画蓝图”,最终方案调整绿植布局、增加透光设计,获得全票通过。“自己参与定的方案,咱打心底支持!”居民的认可,正是基层民主协商的最佳注脚。 一群退伍老兵组成的“老班长信访工作室”,用军人的担当啃下“硬骨头”。英龙社区水关头小区自建房小区台风天内涝十年,老兵们走街入户,协调施工时主动穿上反光背心当起“交通协管员”,连续奋战,曾经的“内涝区”变成“安心区”,居民送来的锦旗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 当38名农民工因50万元工资被拖欠一筹莫展时,综治中心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一边安排心理疏导员安抚情绪,承诺“绝不拖欠一分钱”;一边联合司法部门给企业负责人“算法律账”“算信用账”,协调金融机构开辟“绿色通道”解决资金周转难题。一周后,农民工们在工资发放表上签下名字时,眼眶泛红:“没想到政府比我们还着急!”企业负责人也深受触动:“以后一定按时发薪,不给社会添麻烦。”治理效能暖民心,数据见证“真成效”。2024年以来,镇海街道综治中心交出亮眼答卷:累计受理矛盾纠纷140件,调解成功率98.25%; 接待群众咨询来访521人次,化解信访积案37个、初信初访21件; 群众送来40面锦旗,每一面都写满信任与感激。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