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域司法破困局 分层处置解民忧 ——三明三元法院高效执结亿元闲置资产案 在三明市三元区某商圈,一座商厦曾因产权纠葛“沉睡”十余年。如今,这座曾让政府头疼、企业犯难的“问题大厦”,在三明市三元区人民法院的跨域协助与创新执行下,不仅盘活亿元闲置资产,更让17家企业拿到“迟到多年”的房产证,51家企业入驻办公,激活了核心商业圈经济。 2019年7月,某矿业公司因经营不善等问题,将三元区某商圈地块抵押给某银行深圳分行,贷款9000万元。2021年3月,由于矿业公司拖欠未还,深圳中院遂判决确认深圳分行对抵押土地享有优先受偿权,并于同年5月查封土地。这座于2012年12月25日开工新建的28层商厦自此陷入“卡壳”。 十余年间,这座本该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商厦,成了多方矛盾的“风暴眼”:因某矿业公司拖欠工程款,三元法院受理的多起轮候查封的执行案件无法处置,案件均终结本次执行;某商会17家企业依据合资建房协议,苦等十余年无法取得相应楼层房产,从“期待过户”到“集体维权”;某慈善总会主张的20年无偿使用权未果,十余家企业多次集体信访更让这座商厦成了“问题楼盘”的典型。 2024年初,三明市政府成立专班对接法院协同化解,让“建而难用、管而难活”的僵局迎来转机,却又面临下一个难题。“抵押土地在深圳中院被查封,地上建筑又在三元辖区,加大了案件处置难度,更何况还存在产权复杂、资产长期闲置等问题,单靠一家法院难以推进。”时任三明中院执行局副局长邓群生回忆说。 为破除跨域处置壁垒、节省司法资源,三明中院跨省协调深圳中院移送执行处置权,并指定三元法院集中管辖系列案件。这一“跨省指定管辖”的关键一步,彻底打破“土地查封在外地、房产处置在当地”的割裂状态,让执行权回归财产所在地,为后续处置按下“启动键”。 2024年7月29日,案件集中后,三元法院多次召开专业法官会议,集中梳理、分析研判该案涉资产、系列案件中涉及的法律关系和历史遗留问题,厘清多个优先受偿权范围和顺位,拟定、调整执行思路。 “我们既要保障银行抵押权的实现,也要维护相关企业的合法权益,更要把商厦盘活。”承办此案的三元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马骞坦言。为此,三元法院多次召开债权人、债务人、案外人会议,建立执行财产处置全流程公开化机制,针对财产处置中出现的情况,第一时间告知并积极听取各方当事人意见、建议。 由于商厦资产价值近2.3亿元,价值较大,三元法院创新提出“分层评估、分层拍卖”+“有争议房产搁置、无争议房产先行处置”方案——将28层商厦划分为“无争议部分”与“有争议部分”,无争议的20层先行处置,有争议的8层暂留,避免因争议衍生执行异议,为后续处置“清障”。 “商厦长期闲置,买受人往往担心‘办证难、税费高、后续管理乱’等问题。我们便推出‘分层办证’创新方案,允许将整栋大楼大产权证分割为分层办证,并且每层产权证拆分4个单元产权证,既满足企业‘小面积办公’需求,又为某商会17家企业‘众筹分证’留足空间,既降低购买门槛,又为融资、众筹提供灵活空间。”马骞解释。 因案涉财产地处三元区新兴核心商业圈,发展潜力大,为扩大财产拍卖“知情圈”,三元法院借助商会、政府力量,积极发动当地企业参与竞拍;在楼层第一次竞拍成功后,协调自然资源局、税务部门在买受人尾款缴纳完毕后当日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利用“首次快速办证的示范引领”作用,吸引众多买受人,在短时间内将挂拍房产快速拍卖成交。 房子卖出去不是终点,后续管理才是关键。三元法院在执行中延伸司法服务,一边协调前期物业与业主交接,协助51家企业入驻装修,一边督促成立业主委员会、选聘新物业,让商厦从“空楼闲置”变“企业扎堆”。 这场跨越地域、因时制宜的“执行突围战”,不仅让亿元闲置资产“活”起来,更让群众心结“解”开来、让营商环境“暖”起来。截至目前,某矿业公司大厦无争议产权均已拍卖成交,拍卖成交金额1.2亿余元,远超银行预期;司法处置过程中征收税费收入共计2000余万元;某商会所涉17家企业合资建房长达十余年的办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吸引51家企业入驻某矿业公司大厦,激活核心商业圈经济;本案成功入选全国法院2025年度第二批交叉执行典型案例,系全省唯一一个基层院入选。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