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海之上,云影是流动的地图。一群银白的身影正循着光斑的轨迹游弋,那是丁香鱼。 丁香鱼体圆状而侧扁,体长不过2至3.5厘米;背部青绿色,腹部银白色;眼大,吻圆突;无侧线,无棱鳞。它的身世十分诡秘,人们猜测它是一种长不大的海洋生物。丁香鱼学名日本鳀,是日本鳀的幼体鱼苗,刚孵化不久,因时间短促,还没来得及长成鳀鱼的样子,看上去尚缺少“五脏”。丁香鱼,因产地、季节不同,叫法迥异,主要有“河仔”“白灿”“抽条”“离水烂”等别称,其个体虽小,洁白如雪,但闻之似丁香花味,鲜嫩可口,又因其体形酷似渔家女耳垂的金丁香,故雅名“丁香鱼”。闽南一带称之“饶仔”,舟山群岛一带则称其为“海蜒”,有的地方叫之“小银鱼”,这些名字自然都不如丁香恰当。晚清著名学者郭伯苍的《海错百一录》中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详细记载:“榕城呼童子之无用为丁香,言其越大越不值钱也。”这里说的丁香就是丁香鱼。书中还说:“食者愈小愈贵,愈大愈贱,白者味逊,微黄绿眼红腹者胜。”可见真正的丁香鱼是以小为贵的。《中国土产综览》中也介绍了丁香鱼,“作食品口味好,彩眼丁香可作请客下茶之用。” 丁香鱼是海的精灵,天生带着流浪的基因。春季水温回升时,它们沿海岸北上,追逐渐暖的潮水;秋季寒意渐浓,又顺着海流南下,像一群遵循季节密码的旅人。这种迁徙习性,让它们与云影结下不解之缘,云飘向哪里,它们便游向哪里。 在闽江入海口的定海湾,海水与江水在此交融,咸淡相宜的水域成了丁香鱼的天堂。这里出产的丁香鱼色泽银白、肉质甜嫩,因久负盛名,2010年被列入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当地老渔民说,清明到立夏是捕捞丁香鱼的黄金时节,此时的鱼群最是玲珑,“光滑美丽的身躯,精致细嫩,皮轻轻一碰就会开裂”,而夏至过后,它们便逐渐变粗,正如俗语所言“丁香养大不值钱”,这份对时令的严苛坚守,倒像是海赋予的浪漫偏执。 捕捞丁香鱼是一场与自然的默契共舞。经验丰富的船老大站在船头,盯着海面云影的变幻,指挥众人将大拉网撒入预定水域。岸上两人分执网端,如拉弓般缓缓收缩,渔网在水中形成银色的包围圈,随着云影的移动,渐渐拢住那群追光的小鱼。当渔网拉上岸,万千尾丁香鱼在网中跳跃。 福州人对丁香鱼的偏爱,藏在立夏节气的“鼎边糊”里。新磨的米浆在铁锅边缘烫成薄饼,若撒上几尾新鲜丁香鱼,热油一激,那股混合着海洋与米香的气息便扑鼻而来,勾得人垂涎欲滴。更妙的是干制后的丁香鱼,经“三浮二沉”的沸水蒸煮,再摊在竹匾上晾晒,成品晶莹剔透,似白玉雕琢。日本人用它煮粥,台湾同胞拿它佐茶,而在侨胞口中,它还有个温柔的别名:“思乡鱼”,取“叮记故乡”之意,小小身躯里,竟藏着天涯游子的乡愁。 别瞧丁香鱼个头小,滋味与养分却不输大鱼。它蛋白质含量极高,整条可食,无论是泡汤、炒蛋还是拌凉菜,都能以鲜美的本味点亮餐桌。民间还说它有防癌、延缓衰老的功效,甚至能入药治疗慢性肠炎。 如今,定海湾的丁香鱼干远销海外,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当侨胞们把晒干的鱼干分送给异国的同乡,那银白的鱼身便成了流动的乡音。而在渔村的小作坊里,老匠人仍守着传统手艺,用大笊篱在沸水中翻动丁香鱼,讲究“热得均匀却不断裂”,这份对细节的执着,恰似丁香鱼对云影的追随,在时光里酿成了不变的味道。 浅海之上,云影依旧漂移。当初夏的海风吹来,你会想起,在某片海域,有一群银白的生命,正循着云的影子,游向岁月深处的温柔乡。 初夏时节,当你来到海边古城、渔岛乡村,扑鼻而来的鱼香,那准是丁香鱼的香味。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