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7-25 11:55:42

解了“心头结” 稳了“小生意”

作者:陈静 陈琦 黄拱灯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我这小本买卖,要不是你们,一个月就白忙活了!”合金配件店老板林某紧握着法院调解员的手,连连道谢。近日,莆田秀屿法院收到了林某送来的一面锦旗,感谢法院调解员高效化解困扰他多时的难题。

多年信任遭“赖账”

林某经营着一家小型的合金配件店,郑某从事工程项目工作,是店里的老主顾。出于多年建立的信任,林某的生意模式一直是先供货,等郑某工程款到位后再结算。这种模式持续了不短的时间。

然而,去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郑某在林某处的欠款逐渐累积,最终达到了12000多元。今年3月,因经营需要,林某希望郑某能结清所有账款。郑某虽第一时间支付了3000多元,但剩余的9000多元,却以“工程开销大,资金周转不开”为由,一再拖延,后来干脆不再回应林某的任何联系——电话不接,微信不回,仿佛人间蒸发。

沟通无门之下,林某将郑某诉至莆田秀屿法院,要求偿还剩余欠款及逾期还款利息。

耐心疏导促和解

法院受理案件后,考虑到林某与郑某有长期合作基础,直接判决未必能彻底化解矛盾,决定指派调解员先行调解。

调解工作一开始就遇到难题——郑某失联了。一开始,调解员多次拨打郑某手机,始终无人接听。但调解员没有放弃,继续尝试在郑某可能接听的时间段拨打电话。经过一周时间持续不懈的努力,电话接通了。

电话里,郑某吐露了难处:工程确实投入大,资金链非常紧张。

“失信的成本,远高于一时的周转困难。”调解员耐心倾听,从法律后果、信用代价以及双方多年合作情谊、个人在行业内的信誉等多个角度,向郑某进行细致的释法说理。

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沟通,郑某的态度开始松动,表示愿意想办法筹措资金,履行还款义务。

云端调解化纷争

最大的障碍虽然跨越了,但新的问题来了:郑某不在本地。为了便利当事人,法院迅速启动线上调解程序。

屏幕两端,调解员居中协调,回顾过往合作,点明法律义务,也体谅实际困难。最终,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在线上达成:郑某同意立即筹措资金,一次性还清所有欠款。调解协议通过手机端当场签署确认。

协议达成后,郑某没有拖延。在调解员的见证下,他通过线上转账方式,将9000多元欠款当场支付给了林某。一笔困扰林某多时的债务纠纷,在云端高效、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解决,太感谢了!”拿到欠款的林某,如释重负。事后,他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法院,表达对法院调解工作的认可与感激。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