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脚下守初心 ——莆田涵江法院白沙法庭用司法温度化解千千结 法润青山麓,和风满白沙。近年来,莆田涵江法院白沙法庭扎根山区腹地,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纽带,用初心化解纷争。从守护生态环境的司法担当,到建立山区金融司法服务站探索多元解纷,白沙法庭以坚实有力的司法服务,在青山绿水间谱写“枫桥经验”的新篇章。 多方联动止纷争 “太感谢您了法官!要不是您一趟趟帮我们调解,我们这欠款不知道啥时候能有着落!” 近日,康某来到白沙法庭,将一面印着“耐心解纷争 司法为人民”的锦旗送到承办法官手中,真挚地表达了对承办法官恪尽职守、巧解纷争的感激之情。 2020年至2024年间,陈某多次向康某购买塑料颗粒。由于货物交易时间较远,且交易频繁,原告康某留存微信聊天记录的手机遗失,现存供货单与对账单明细未能完全吻合,双方对尚欠货款数额各执一词。 受理案件后,该案的承办法官黄晖没有一判了之,而是积极促进双方调解、促成矛盾化解。最终,被告陈某同意拿出与原告康某2020年至2024年间的微信聊天记录。 黄晖仔细梳理微信聊天记录、供货单与对账单,积极平衡双方利益诉求,引导当事人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经过多日的不懈努力,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近年来,白沙法庭积极与司法所、派出所联动,探索成立“综治+”多元解纷平台,紧盯与群众联系紧密的社会治安、矛盾纠纷、便民利民等突出问题,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实现源头“联动防讼”、纠纷“联动化解”,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化解在萌芽。 金融解纷促和谐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信用卡消费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消费方式。而信用卡消费在便利生活的同时,也极易引发纠纷。 2023年,陈某因家庭生活所需,向某银行申请办理一张信用卡。陈某透支消费后,未能按时足额还款,造成逾期未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利息、违约金等费用不断累积。某银行经多次催收未果,遂将陈某诉至白沙法庭,要求其偿还信用卡欠款本金、利息及违约金等共计2万余元。 受理案件后,鉴于案情事实清晰、争议不大,该案的承办法官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依托白沙法庭设立的“金融司法服务站”平台,启动金融纠纷快速处理机制,组织调解。 调解过程中,法官充分运用金融案件要素式起诉状的优势,围绕信用卡申领、合约核心条款告知、透支本金金额、利息与违约金计算标准、还款记录等关键要素,逐一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核对。 在核对的过程中,法官了解到陈某对银行的诉讼请求及基础事实无异议,其逾期未还款主要是因伤病导致收入骤减、经济陷入困境所致,虽有还款意愿但无能为力,希望银行能体谅其困难,酌情减免部分费用,并给予一定的宽限期筹措资金。 在深入了解陈某的家庭实际困难和经济状况后,法官一方面从法理出发,向陈某释明逾期不还的法律责任及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引导其正视问题,积极履行还款义务;另一方面,基于陈某的现实偿还能力,劝导银行从化解纠纷、服务群众的角度出发,给予陈某合理的还款期限。 经过承办法官专业、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最终促成双方互谅互让,达成一致调解意见。 该案的成功调解,是白沙法庭深化运用“金融司法服务站”平台、推广金融纠纷快速解决机制的生动实践。近年来,白沙法庭充分发挥“金融司法服务站”平台效能,创新推广适用金融案件要素式诉状及要素式裁判文书机制,提升金融纠纷解决的效率与质量,2024年度共审结金融类案件104件,涉案标的3986.23万元,提供金融法律咨询服务18件次。 法治种子播山间 白沙法庭立足山区实际需求,将司法服务与普法宣传深度融合,以“送法进山区”为抓手,持续开展多样化普法活动,让法治的种子在山乡沃土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针对山区青少年法治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白沙法庭主动担当,织密校园法治防护网。 今年以来,白沙法庭法官先后深入涵江区大洋学校、新县中心小学开展校园反欺凌专题讲座。法官化身“法治导师”,以鲜活案例为教材,从校园欺凌的界定、危害及应对策略、维权途径,用生动鲜活的语言为孩子们带来沉浸式法治教育。活动中,法官还精心准备了漫画版普法宣传材料,让法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童心。“原来法律离我们这么近!”一名学生感慨道,“以后我也要当守护正义的小卫士!” 在宪法宣传周期间,白沙法庭联合司法所、派出所到白沙居委会开展普法活动,用“方言土话”讲清“法律道理”。面对村民“土地边界争议如何解决”“被拖欠工资怎样维权”等实际问题,法官耐心答疑解惑,鼓励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近年来,白沙法庭紧扣山区法治建设需求,深耕普法工作,通过创新“法庭+派出所+司法所”联动普法模式,聚焦山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校园”“宪法进乡村”等特色普法活动,让法治春风吹遍山区的每一个角落,为山区和谐稳定发展筑牢坚实法治根基。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