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绑匪”与“人质”竟是同一人 ——平和公安揭穿少年的“荒诞戏码” “你家孩子在我们手里,准备好两万元赎金,不然他就没命了!”7月16日傍晚6时许,平和县一位老人的手机弹出这条触目惊心的消息。孩子家人看到消息后顿时慌作一团,顾不上多想,立刻拨打了报警电话。 “我和我老婆今天出门没带手机,回家找了一圈也没找着,估计是孩子拿去玩了。我试着用孩子爷爷的手机打过去,两部手机都没人接。”孩子父亲报警时声音发颤,“谁知道刚挂了电话,那条绑架的消息就跳出来了。” 平和县公安局接警后,多部门迅速联动,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就此展开。民警仔细梳理家长与对方的聊天记录,诸多反常细节逐渐浮出水面:绑匪一边反复催促转账,一边对支付方式避而不谈;更关键的是,对方微信聊天时语气生硬、用词稚嫩,完全没有成年人应有的表达。这些疑点让办案民警心头一紧:这通“绑架”消息,说不定另有隐情。 民警通过反复排查发现,男孩始终单独出现,并没有与他人接触或被胁迫的迹象。结合聊天记录的异常,经验丰富的民警很快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场自导自演的闹剧。 留在办公室的民警顺着聊天记录的蛛丝马迹深入调查的同时,另一波民警则在男孩家附近的街头巷尾展开地毯式搜索,废弃工厂的破窗、小区楼道的暗角,他们一个都没放过。 次日凌晨零时许,民警在离男孩家200多米远的木材厂角落,发现了蜷缩在桌角的男孩。当民警看清眼前这个紧攥着手机的身影,所有人都又气又笑——所谓的“绑匪”与“人质”,竟是同一个人。 面对突然出现的民警,男孩先是愣住,随即强装出瑟瑟发抖的模样。直到民警亮明身份,放缓语气安抚,他才慢慢放下戒备。 “我就是想骗点钱玩游戏。”在派出所里,男孩的声音越来越小。原来,孩子长期沉迷网络游戏,对“氪金”充值带来的快感难以自拔。事发当晚,父母外出工作没随身携带手机,他趁机偷拿手机溜出家门。受游戏剧情影响,他脑洞大开,一人分饰“人质”与“绑匪”两角:先以“被绑架”为由制造恐慌,再切换成“绑匪”身份与家人“谈判”,而索要的两万元“赎金”,竟全被他计划用于游戏充值。 “我以为这样既能充钱,又不会被发现自己偷拿手机。”男孩低着头,手指绞着衣角。得知真相的父母又心疼又无奈,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孩子会把心思用在“演绑架”上。 “爸爸妈妈和爷爷都被吓得魂不守舍,你就不怕他们气出病来?”民警的批评教育里带着关切,帮着男孩一步步厘清“游戏充值”与“现实责任”的边界。看着孩子红着眼眶认错,父母终于松了口气。经民警与家长深入沟通,当晚,男孩被父亲接回了家。 这场由“熊孩子”自导自演的“绑架案”,不仅让父母虚惊一场,也让参与搜寻的民警彻夜奔忙。但正如办案民警所说:“孩子虽然犯了错,但接下来得引导他把精力放在正事上。这次经历,或许能让他明白,现实里的每一份责任,都比游戏里的虚拟快感更值得珍惜。”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