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新”服务再提档 ——莆田围绕新就业群体大力推进友好场景建设 伴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新就业群体逐渐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力军”。当前,莆田市聚焦“两司两员一主播”的实际需求,围绕新就业群体的工作实景和轨迹动态,大力推进友好场景建设,加强关爱服务,为新就业群体营造更加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暖“新”有基础 “嘀!”外卖员小周通过刷脸无感通行系统完成智能匹配,24小时智能劳动者驿站的大门应声而开。走入驿站,凉爽的空调冷气驱散了他身后的暑气。“以前跑外卖风吹日晒的,也没地方落脚休息。现在有了这24小时智能驿站,只要注册下,就能进来,里面什么都有,就像在家一样方便。”小周的脸上洋溢着轻松和愉悦。 说罢,小周拿出充电器为自己的手机充上电。顺着小周的视线,可以看到整个驿站内部——面积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方便大家休息的桌椅外,还配备了饮水机、冰箱、微波炉、应急药箱、雨具等。这方小天地,是莆田市为新就业群体精心打造的“城市港湾”。 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延宁路的24小时智能劳动者驿站依托智能门禁系统、远程视频技术,全面接入“全市一张图”数字平台,构建起“实体+线上”高效运维体系,实现服务随时响应、无间断覆盖。类似的新就业群体暖“新”驿站在全市共有184个,面向快递骑手、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者,为他们提供歇脚、取暖、充电、饮水等服务。 有的驿站在门口划设“小哥专属车位”,一辆辆外卖电动车整齐摆放;有的驿站建有“电子书屋”,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心灵的栖息地;有的驿站内设置“心愿墙”,写满了大家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除此之外,莆田市还统筹利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司机之家”等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友好社区”“友好小区”“友好园区”等多元场景,开展“夏季送清凉”“公益托管”“健康义诊”等暖“新”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两人同行一人免单!用一份蛏溜温暖一座城!致敬城市一线劳动者!”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涵江区“友好商家”为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提供暖“新”特惠套餐,为他们送上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育“新”有路径 一边是劳动者“找活难”,一边是企业“用工缺”,信息不对称问题一直是提升就业率的困扰,而莆田市的暖“新”驿站有效缓解了这个难题。一些面积较大的驿站,灵活划分内部功能区,满足业务培训、招聘会议、活动交流、纠纷化解等多元需求,在驿站公告栏动态更新“企业招聘信息”,进一步畅通劳动者的求职渠道。 2024年12月31日,秀屿区零工市场正式入驻秀屿区万达广场并投入运营。该市场依托万达广场人流集聚和商业活力优势,为辖区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主体提供精准化公共就业服务。 据悉,该市场系全省首家商圈零工市场,集信息发布、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通过优化对接流程,简化登记事项,设立快速发布通道,打造“即时快招”模式。现场设有招聘宣传区、就业咨询区、会谈区等功能区域,并创新引入“手工活灵活就业专区”,支持企业将手工活业务入驻市场,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即来即做、现结现付”的一站式就业服务。 52岁的林阿姨,一次偶然路过零工市场,被市场内热火朝天的手工制作场景吸引。她好奇地走进市场咨询,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并详细介绍手工活内容。经过一番沟通,林阿姨现场体验制作流程,发现这些手工任务简单易学、时间灵活,当即决定利用业余时间做些手工活增加收入。 当前,秀屿区整合人社、工会等部门成立“1+7+N”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实体零工市场,依托“灵工邦”平台,实现企业用工信息与求职者需求的智能匹配。截至目前,该区零工市场平台累计注册求职者13464人次,用工方企业436家,发布岗位数1979个,许多新业态劳动者在此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 为了提高新就业群体的从业幸福感,莆田市持续加强满意度调查工作,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帮助新业态劳动者缓解工作压力,联合培训机构开发定制化培训课程,共为2000余人提供了涵盖职业道德、交通普法、劳动技能等培训,有效提高了新就业群体的从业技能水平。 聚“新”有实效 “各种体检一样不少,医生还给出专业指导。”某物流公司的小郑对着周边的同事赞叹道。据了解,荔城区创新开展暖“新”综合服务集市活动,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义诊、爱心义剪、家电义修等服务。活动当天,全市首辆工会移动体检车到现场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细致的体检服务,别样的移动体检和一系列智能科技,让劳动者倍感暖心、舒心。除此之外,荔城区还常态化开展暖“新”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向新就业群体赠送暖“新”包,邀请律师开展普法讲座,联合保险公司共为3500名新就业群体赠送意外保险。 近年来,莆田市积极宣传推动“12348”“12351”服务咨询热线,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权益保障、困难帮扶等服务,全市各县区均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强化欠薪案件线上、线下跟踪处理,切实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仙游县还将推出“工伤保险即时结算”系统,建立职业伤害保障储备金制度,有效解决新就业群体工伤认定机制滞后等问题,缩短工伤理赔时间,减轻新就业群体的后顾之忧。 重视、保障、发展好新就业群体,不仅关乎数千万劳动者的福祉,更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转换、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以前总觉得跟政府部门有距离,没想到今天能坐在一起商量事情,这样的交流会应该多开!”网约车司机老柯感慨道。近日,城厢区举办新就业群体(网约车司机)座谈会,区委社会工作部、区交通运输局、总工会、妇联、团区委等多家职能部门围绕行业扶持政策、权益保障措施等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为网约车司机清晰梳理职业发展的“政策红利”。 在随后的座谈环节,各职能部门与司机代表“面对面”聊起“家常”。“城区的网约车临时停靠点太少了”“我们开的新能源网约车,保险不太好买”“城区很多厕所八九点就关门了,女司机非常不方便”……在轻松的氛围下,司机代表敞开心扉。 面对司机们的诉求,与会人员认真倾听、现场回应,对能立即解决的问题明确处理方向,对需协同推进的事项承诺跟进落实。 目前,莆田市已将友好场景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纳入全市社会工作总体布局,由市、县(区)社会工作骨干成员组建专项调研工作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与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者面对面交流,全面收集新就业群体在工作保障、生活服务、权益维护、社会融入等方面的诉求213条,逐项统筹施策,推动友好场景建设及关心关爱工作精细落地、高效实施。 小驿站,大情怀。从遮风避雨的歇脚点,到赋能成长的加油站,莆田市的暖“新”驿站正以看得见的关怀、摸得着的便利、感受得到的尊重,为新就业群体撑起一片晴空。 当服务与奉献在此“双向奔赴”,一座城市的温度,便倾注于这方寸之间。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