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为媒,安全意识入心 ——南平消防创新宣传点亮闽北文化 近年来,南平市消防救援支队立足闽北地域文化沃土,用“消防科普+地方文化”的创新路径,把安全知识装进非遗、文艺的“壳”里,让消防宣传有特色、有温度、更有传播力。 松溪县实验小学的版画教室里,六年级学生吴诗琪正专注地在梨木板上雕刻《上阵时刻》。画面中,消防员逆着浓烟冲锋的英姿被细腻呈现,消防车云梯的金属质感在刀锋下呼之欲出。指导老师叶美琴介绍,自2023年“消防+非遗”项目启动以来,这样的创作已成为常态:“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版画技艺,更在构思中理解了‘隐患险于明火’的深意。” 作为“中国版画艺术之乡”,松溪少儿版画以独特的刀法语言重构消防场景。徐若灵的《蓝色人城》将火灾疏散路线设计成城市脉络,练思远的《排忧解难》则刻画消防员为老人摘除马蜂窝的暖心瞬间。这些作品不仅斩获福建省消防主题文创评选一等奖,更在2025年第九届少儿版画(东海)展览中创下15幅作品入选的佳绩,成为全国少儿美育与消防安全教育融合的典范。 “每一幅版画都是流动的安全课堂。”松溪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介绍,孩子们的作品被制成宣传册、明信片,随着闽北茶叶远销海内外。在梅口埠景区,游客们驻足观赏《灭火英雄》剪纸时,往往会惊喜地发现:逃生通道的标识竟藏在剪纸纹样的褶皱里。 暮色中的邵武和平古镇,傩舞《警钟长鸣》的鼓点骤然响起。戴着青面獠牙面具的舞者,在腾挪跳跃间演示着“三清三关”防火要点——清除阳台、厨房、楼道的可燃物,关闭燃气、电源、门窗。“傩舞本就是驱邪纳吉的仪式,我们将消防警示融入其中,让古老傩仪成为现代安全课。”邵武市消防宣传员的话语,揭开了非遗赋能的密码。 在松溪县,有着千年历史的大腔金线傀儡戏正以独特的弋阳腔演绎消防知识。木偶“阿福”手持水枪模型,在锣鼓声中唱道:“消防检查要记牢,五查三看不能少。”这种由父子班社传承的“傀儡担”艺术,将《消防5+3必查》的口诀编入传统戏文,让村民在田间地头就能接受安全教育。建阳区的建盏传承人则将窑火温度控制与电气设备负荷管理类比,在抖音短视频中展示“火候失当则盏裂,电流过载则火起”的辩证关系,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万。 非遗的魅力不仅在于舞台。浦城县剪纸传承人罗福日将逃生路线设计成镂空纹样,指导消防员创作《火场逃生图》;光泽县三角戏《电动自行车不要“飞线充电”》用方言俚语唱出安全歌谣,让三百年老戏种成为街头巷尾的“安全广播”。这些创新让非遗从“博物馆里的展品”变为“生活中的警钟”,在闽北10万余栋土木结构老厝中织就无形的防火网。 在建瓯建州古城,智能消防机器人“延小安”用方言提醒商户:“厝里电线要套管,明火煮食莫离人。”这种“科技+民俗”的组合,让古镇火灾隐患整改率提升42%。而在光泽县农村,消防宣传车化身“移动影院”,循环播放方言版《火灾警示录》,同步开展的“护苗行动”已为2600余家商铺完成安全升级。 从少儿版画到非遗技艺,从传统戏曲到智能设备,南平消防的创新实践得到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肯定。其构建的“一县两中心、一乡镇一委一队一站、一村一微站”基层治理体系,将消防宣传覆盖率提升至在校群体90%、重点人群100%。正如武夷山景区游客在参与灭火演练后所说:“原来防火知识可以这么有味道——既有茶香,又有墨香,更有家乡的烟火香。” 当闽北的山风拂过千年傩面,南平消防正以文化为墨、安全为笔,在闽北大地书写着新时代的平安画卷。未来,随着“消防训练基地+特勤消防站”项目的推进,这支“火焰蓝”队伍将继续深耕文化沃土,让安全理念如九曲溪水般流淌在闽北百姓的血脉里。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