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宝盆”开出“善治花” ——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创新机制化解金融纠纷 7月初,闽江北岸华灯溢彩,福州金融商务区开启灯光秀迎接“鼓岭缘”活动。作为福州的金融腹地,这里的每一幢楼都是一条垂直的金融街,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便坐落其中。 福州作为省会城市,金融资源高度集聚,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落户。伴随金融活动的活跃,金融纠纷数量也呈现快速上升态势。传统的司法模式在处理海量、新型的金融纠纷时面临挑战,亟需创新机制提升化解效率。 破局之道,在于创新。2024年7月,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携手福州市台江区政府、数字福州集团共建的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应运而生。该中心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构建“数字赋能+金融司法”生态圈。中心组建专业化的“调立审执”团队,集中办理福州市六城区金融案件,致力于实现金融纠纷“一栋楼办公、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 以“元”降“源” 7月10日,在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二楼的多元化解中心里,海峡银行派驻该中心调解员冯欣敏正熟练地操作着福州数字金融解纷云平台。电脑屏幕上,三大通信运营商开放的失联修复数据,如同穿透迷雾的光束,照亮了那些刻意隐匿的踪迹。 “嘟——”当一通附加“官方”身份标识的电话接通,冯欣敏终于联系上失联三年的客户陈某。“以前找失联债务人就像大海捞针,入驻该中心后,很多‘消失’的客户都能重新联系上了!”冯欣敏的脸上露出释然的笑。 陈某因创业失败导致贷款逾期,被多次催收后,他更换手机号码以躲避债务。该中心委派特邀调解员及时介入辅助调解,特邀调解员结合其实际情况和银行减息让利的优惠政策,最终促成双方达成结清逾期欠息、分期还本的还款方案,化解了不良债权,实现银行、客户双赢。 类似案例在多元化解中心已成为常态。作为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的调解前端,这里由法院指导,引入政府主导的调解组织和金融机构派驻的调解员,依托法院提供“司法工具箱”,对进入中心的金融纠纷开展先行化解。 这一模式直击金融纠纷治理痛点:福州聚集了10大类63家银行业机构、66家保险公司,每年累计发生的金融纠纷有10余万起。多元化解中心就像给诉讼前端加装了过滤器,通过“金融机构自主化解—特邀调解组织辅助调解—法院开展先行调解”的递进式金融纠纷化解过滤体系,将大量金融纠纷化解在前端。 在这场治理变革中,“司法工具箱”发挥了关键作用。 兴业银行作为最早入驻的金融机构之一,其派驻调解员对这套工具赞不绝口:“不仅‘失联修复’便捷高效,合规型工具和杠杆性工具也非常实用。”合规型工具是将调解全流程搬到了云平台,确保全程录音存证、可回溯管理,保障当事人隐私安全;杠杆型工具则是全省首创的“1+N”轻量化批量诉前保全机制,通过对微信、支付宝余额小标的冻结,倒逼债务人主动回联,协商还款。 今年3月的一起案例尤为典型。兴业银行福州分行对42名债务人申请财产保全,冻结金额仅2.4万元,14天内,就促成20人主动回联,与12名债务人达成调解协议,调解成功标的额达60.5万元,尽显轻量保全“小杠杆”撬动“大效能”的作用。 在“金融机构—政府—法院”三方协同下,该中心已成为金融纠纷化解“新高地”。自成立以来,中心已为全市39435件金融纠纷提供诉前自主化解服务,成功化解纠纷率达94.46%,化解纠纷标的总额占纠纷总标的额的94.93%,有效实现了诉讼案件源头减量。 以“优”解“忧” 中心不仅致力于化解纠纷,更注重服务实体经济,为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纾困解难。 去年底,福州万达公司、大连万达公司因三千多万元贷款逾期被某银行诉至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银行同时申请了财产保全,要求查封抵押物35件及质押应收账款上千万元。 该中心鼓楼团队法官黄昌杰收到该案后,迅速完成财产保全,保护了债权人权益。 考虑到案件处理结果对企业经营和区域营商环境的影响,黄昌杰深入研判案情,积极与双方沟通。万达公司表示并非恶意拖欠,请求给予时间周转。 了解情况后,黄昌杰转而与某银行进行沟通,希望银行能降低每月还款金额,延长还款期限,给予企业回款的时间。 经充分沟通,银行终于同意延长还款时间,主动提出申请解除财产保全措施,为企业恢复账户资金正常流转创造了条件。方案通过中心云平台远程签署,一个月后,债务履行完毕,企业运营重回正轨。 数据显示,中心成立以来,共受理案件9517件。其中,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占比超过80%。如何进一步激发实体经济活力?提升重点行业化债效能至关重要。 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侧”牵引审判执行的“供给侧”,积极落实惠企安商司法举措,为企纾困,缓解民营企业“一次性还本付息”资金压力,为具备价值的生产要素和保有“再生”前景的民营企业争取更多金融“活水”和喘息空间。 通过审判团队诉中调解,中心已为康利特、百仕韦等医药高新企业化债5900万余元,为荣瑞等房地产企业化债9500万余元,为合力泰等信息技术产业化债3.8亿余元。 以执促“治” 五月的福州,暑意渐浓。在高新区不动产交易中心门口,陈先生攥着刚出炉的“法拍房”产权证,嘴角止不住地上扬:从竞拍成功到放款过户,陈先生未花一分担保费,未跑一次银行网点,全程仅9天便拿下房产证。 这主要得益于福州数字金融审执中心台江团队创新推出的“免保先付”司法拍卖支付模式。 5月14日,陈先生以63.5万元竞得位于高新区的一处房产。然而,高达53万元的尾款令陈先生犯了难。原来,按照传统手续,陈先生需要通过第三方担保机构申请贷款,不仅可能耗时数月,还要缴纳2万余元的担保费。 陈先生的境遇,也是司法拍卖的共同困境。福州数字金融审执行中心执行团队成员徐欢解释,传统法拍贷大多依赖担保机构,审批流程长,担保费用高,无形之中提高了融资成本,也令房产成交率无法提升,部分资产甚至因流拍而贬值。 为打破困局,台江法院联合银行、不动产登记中心,于今年5月探索推出“免保先付”新模式。该模式下,买受人竞拍成功后可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依托自有风控系统审批,无需担保和预抵押,并先行垫付尾款至法院监管账户。房产过户后,通过政务平台线上补办抵押登记,实现“数据跑腿、群众零跑”。 这一新模式解了陈先生的燃眉之急。5月22日,银行直接放款53万元至法院监管账户;次日,法院联动福州高新区不动产中心“一站式”办结过户,抵押登记全程线上操作,耗时仅30分钟。整个流程较传统模式压缩92%,大幅提升了效率。 “这解决了竞买人的后顾之忧,也缩短了金融债权回收周期,加速金融债权‘落袋’。”徐欢表示。 针对不良债权,该中心着力推动“预查废”机制落地,对一部分确定已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尽早向金融机构出具《查无履行能力》证明,为不良债权核销提速。 “若正常进入执行程序,至少需一个月才能执行结案,完成核销;但通过‘预查废’机制,当天便能向金融机构发放证明,避免了程序空转,省时又省力。”徐欢介绍。 截至目前,《查无履行能力证明》已在诉讼立案前出具344份、执行立案前出具73份,平均每件不良贷款纠纷可缩短核销时长143.32天。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