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8-01 17:16:43

厦门市新民街道综治中心发力啃下工伤赔偿“硬骨头”

作者:本报记者 余晶 实习生 张文洋 通讯员 庄有强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往往连着群众的“急难愁盼”。近日,厦门市同安区新民街道综治中心化解一起剑拔弩张的工伤赔偿纠纷,不仅让争议双方握手言和,更以“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鲜活实践,展现当地综治中心依托特色机制破解治理难题的硬核能力。

今年初,同安某物业公司的房屋施工项目突发意外,一名施工人员在作业中不幸受伤。事故发生后,受伤人员家属向涉事物业公司及相关施工方提出赔偿诉求,然而各方在赔偿金额上分歧悬殊,多次协商无果。无奈下,家属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诉求。

“群众的事不能等,矛盾不能拖。”新民街道综治中心第一时间启动响应,立即联合司法所、派出所组成调解组。一方面耐心倾听家属的诉求,用情理疏导对立情绪;另一方面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向涉事企业解读工伤赔偿的法定标准与责任边界。经过多轮沟通,双方在赔偿金额上的差距逐步缩小,达成初步共识。

就在众人以为纠纷即将尘埃落定时,新的阻碍出现了,物业公司因短期资金周转困难,无法确定具体的赔偿给付时间,调解工作再度遇阻。

关键时刻,该综治中心提出分期付款方案,并引导双方就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依托街道与法院的高效联动机制,法院工作人员迅速介入,当天便完成协议的司法确认流程,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家属很快收到了首笔赔偿款,一场可能激化的纠纷就此化解。

“纠纷的妥善化解得益于部门高效协同,整个过程中,需要哪个部门支持,一条内部协调消息发出去,很快就有回应。看到家属情绪平复,企业也卸下包袱,再累都觉得值。” 参与调解的调解员李围围深有感触。

今年上半年,该综治中心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12件,每一起纠纷都得到妥善处理,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

而成效的取得离不开机制优势赋能治理。该综治中心背靠新民街道办事处,周边1公里内聚集派出所、法庭、劳动监察大队等单位,地理优势催生出“一刻钟”响应机制。此次纠纷从接到调解申请,到工作组组建、证据收集,全程未超过一个工作日;提出司法确认建议后,法院工作人员迅速到场,确保协议当天生效。“急难愁盼事项不用等”的承诺,在此次纠纷中得到充分验证,也为矛盾调解高成功率的达成奠定了基础。

此外,新民街道还构建“1+7+N”体系,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整合,即“1个综治中心”统筹调度,“7个村居综治工作站”前置排查,“N个部门”协同处置。此次纠纷中,司法所负责法律调解、派出所维护现场秩序、法院提供司法确认支持,各环节无缝衔接。这种“矛盾联调、工作联动”的格局,让群众“有处说、有人管、能解决”的需求落地见效,为高效调处矛盾纠纷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治中心的价值,就在于把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新民街道综治中心主任陈小鹏表示,“我们一直完善‘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5个方面的规范化建设,就是希望通过机制的力量,让每一起纠纷都能得到妥善处理。接下来,我们会继续优化现有机制,让治理效能更高,让群众更有安全感。”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