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名: 屿安归途 品牌内涵: “屿”代表嵩屿地域特色,突出品牌的属地性;“安”体现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安全的工作目标。“屿安归途”这一工作品牌意在强调通过法治宣传、集中教育、日常监管、行为规范和公益活动等形式,引导社区矫正对象认识错误、改正行为,在法治的轨道上重启人生旅程,顺利回归社会。 “向右看齐,向前看齐……报数,一二三……”这不是军营,而是厦门市嵩屿司法所社区矫正对象在劳动教育前的整纪现场。 嵩屿街道与厦门本岛一桥之隔,辖区内常住人口达 26.3万人,既是本地居民聚集的主城区,也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优选地。人口基数大、人员成分复杂,导致一个特殊群体规模相应庞大——社区矫正对象的数量占全区近半数。 社区矫正对象被称为“高墙外的服刑人员”,管理好他们,事关辖区平安。近年来,嵩屿司法所将社区矫正对象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推进,打造“屿安归途”品牌,用刚性约束规范行为,用暖心守护成风化人,护航一个又一个社区矫正对象度过考验期。近年来,该所在矫人员未出现重新犯罪情况,各项管理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铁纪塑形:从松垮到令行禁止 发型清爽、穿戴整洁,社区矫正对象拿着本子和笔,一落座就将手机调至静音,放进手机柜里……6月24日,嵩屿司法所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集中教育。同样是每日位置确认、定期接受教育、参加公益活动,在“半军事化”管理下,嵩屿司法所社区矫正对象的“精气神”截然不同。 2021年,军转干部余明接任嵩屿司法所所长。第一次正式见面,社区矫正对象就感受到了这位新所长的威严。开展劳动教育前夕,社区矫正对象都收到一条通知:“穿戴整洁,准时参加,开会不喧哗,手机调静音……”第二天早上8点,余明笔挺地站在司法所门前的空地上,传达劳动教育纪律:“向右看齐,向前看齐……报数,一二三……” “新所长很严”的印象就在社区矫正对象中传开了。 当时,嵩屿司法所日常监管的社区矫正对象有130多名,每人每天至少需2次位置确认。但不按要求“打卡”的人很多,有时一个月累计就达100多人次。 “无规矩不成方圆。”嵩屿司法所制定了软硬兼施的策略:每天早上,负责社区矫正对象管理的工作人员逐一核对未进行位置确认的人员,然后打电话温馨提醒。“提醒几次仍不改正的,就会予以处罚。” 余明告诉记者,“具体包括批评教育、训诫、警告,情节严重者将依法撤销缓刑,收监执行。” 这一措施实施一个月后,不按时进行位置确认的情况基本扭转。为引导社区矫正对象正心、正念、正行,顺利通过考验期,嵩屿司法所建立起一支专业的护航队伍,他们不仅在管理服务上用心用情,还自我加压充电。去年7月,海沧区司法局举办全区“社区矫正法知识竞赛”,嵩屿司法所包揽个人奖前五名。 精准滴灌:从大水漫灌到根系治理 目前,嵩屿司法所管理着150名社区矫正对象,分5组进行管理。余明告诉记者,只有管得精才能管得好,实现“精准发现问题、责任精准到人、做实针对服务”。 社区矫正对象杨某今年3月顺利解矫。然而,他在解矫前经历了一段波折。去年9月,嵩屿司法所工作人员小陈发现杨某状态不对劲:“胡子拉碴,头发快盖住眼睛了。”小陈调取过去10天的位置确认记录发现,“他怎么每天都穿同一件衣服?” 带着疑问,小陈给杨某打电话,对方手机欠费,于是发微信:“看到信息来司法所一趟。”当天下午,杨某满身臭气地来到嵩屿司法所。细问之下才知道,他因投资亏损与妻子吵架后离家出走半个月,这段时间不是睡公园、桥洞,就是待在24小时商店里。“我都有按时打卡的。”被工作人员叫来后,杨某还担心自己是不是违规了。 嵩屿司法所立即安排调解员介入,化解杨某与妻子的家庭矛盾,同时邀请心理咨询师帮助杨某卸下“心理包袱”。在精准管理思路指导下,工作人员能及时发现社区矫正对象面临的问题,并一对一协助解决。“只有稳定日常生活,才能安心接受矫正教育。”余明说。 在矫治教育上,精准化思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针对不同社区矫正对象,有针对性、分批次地开展思想教育、法治教育,把力气下到实处。3月18日,嵩屿司法所联合钟山派出所民警开展反诈宣传,前来听课的社区矫正人员大多因电信诈骗涉罪,因此他们听得格外认真。 在特别的时间节点,嵩屿司法所也会推出 “应景”的思想教育活动。父亲节当天,该所举办“感恩如山父爱,父亲节暖心座谈”主题座谈会,为辖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表达感恩的平台,通过情感交流与自我反思,促进他们与家人的关系修复,同时强化个人的责任感与社会担当。 假释人员现身说法,劝导社区矫正对象“服从管理,积极矫正,珍惜自由与家人团圆的时光”,这一创新做法如今已从嵩屿司法所推广至整个海沧区。 暖流护航:从对抗抵触到双向奔赴 既要严管,也要厚爱。面对背景、性格、境况各异的社区矫正对象,嵩屿司法所建立“暖心护航”机制,一对一开展针对性矫治。 去年3月22日,车丽(化名)来到嵩屿司法所,这天是她解除社区矫正身份的最后一天。她走到司法所每一间办公室,恭恭敬敬地向所有工作人员鞠躬感谢:“如果不是你们的帮助,我还解不开心结。” 两年前,车丽因故意毁坏他人财物被判处缓刑。第一次来嵩屿司法所报到时,她就掀起不小的波澜:“怎么这么麻烦啊!要被判刑的是他们,我是受害者。”办理入矫手续时极不配合。余明闻讯走过来,把她请进办公室。 原来,车丽的丈夫婚内出轨,与他人育有一子。车丽气不过,划了丈夫出轨对象的宝马车,结果自己被判刑。余明首先对车丽释法说理,说明不服管理的后果。同时,考虑到车丽独自带孩子不易,便交代工作人员给予特别照顾,按时提醒她确认位置。嵩屿司法所工作人员还与车丽的父亲、派出所民警展开座谈,司法机关把好法律关,车丽的父亲用亲情感召,共同引导车丽扭转思想,开始新生活。 “一段时间后,不用我们提醒,她就主动遵守各项规定了。”车丽解矫后,工作人员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共治合力:从单打独斗到“千网合一” 去年2月,嵩屿街道率先成立街道社区矫正委员会,协调街道综治办、派出所、妇联相关负责人和各村居调解主任等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建立健全对接机制,畅通沟通协调渠道。 “社区矫正不是‘孤军奋战’,需要建立起‘社会支持网络’。”余明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嵩屿司法所工作人员在动车站接回社区矫正对象陈某,就得益于网格员的帮助。“他要去外地‘收拾’老婆。”房东将信息上报给网格员,网格员立即联系嵩屿司法所工作人员,截住了未报告就准备离开居住地的陈某。 “和网格员的信息联动,帮助我们减少了一次违规事件。”工作人员说,网格员不仅是他们的联络员,还是社区矫正对象的背景调查员、问题联治员。 在嵩屿司法所的管理、服务与教育下,社区矫正对象之间也互帮互助,提醒打卡,鼓劲打气,携手共同度过考验期。 小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岁的他已是“二进宫”,这次又因故意伤害被判缓刑,来到嵩屿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不能让他再被关进去了!”嵩屿司法所给他制定了个性化矫正方案。由于小周经常上夜班,白天起不来,司法所便让住在附近的廖某与他结成“对子”,互相提醒“打卡”。一来二去,两人还成了朋友。 6月传来好消息,小周不仅当上了台球馆主管,还顺利解除社区矫正。他对工作人员说:“我原以为自己会被关进去,感谢你们的帮助,以后我一定好好生活,珍惜自由。”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