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莆田秀屿法院南日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耕基层社会治理沃土,将司法服务融入海岛发展脉络。从巡回审判提升司法便利度,到“以保促调”化解渔民纠纷,从军地联动为双拥搭桥,到错时执行破解“人难寻、物难查”困境,一幅幅法治护航基层治理的生动画卷在南日岛徐徐展开。 清晨的鳌屿码头,南日法庭审判团队肩扛国徽、手提案卷走下轮渡。在这片被海水分割的偏远小岛,一天仅有一班往返轮渡。 礁石嶙峋的海路是天然的屏障,让群众维权的脚步变得蹒跚。为破解岛民诉讼难题,南日法庭法官主动联系村委会借用办公室作为临时审判法庭,搭乘当天唯一一班轮渡登岛开庭。 渔民林某夫妇为购置渔船向银行申请贷款,因经营周转困难未能及时还款,被银行起诉至法院。 庭审前后,法官多次走访、联系当事人,耐心释法说理,最终在银行“按规维权”与林某夫妇“周转艰难”间达成一致意见:林某夫妇承诺在一年内分期还款,银行同意暂缓申请强制执行。 “多亏了法官不辞辛苦来到岛上,不然,我们这个贷款问题就要打‘死结’了。”林某感慨道。 如今,林某的贷款已偿还五分之一,双方对法庭的暖心举措赞不绝口。 “绝不能让交通难成为群众维权的‘绊脚石’。”南日法庭庭长李慜表示,通过巡回审判,把司法服务真正送到岛民家门口。 “钱老早就付了,但鲍鱼苗迟迟没收到,眼看着养殖的黄金期就要过了,我实在是没办法了。”陈某焦急地向南日法庭立案工作人员倾诉。 在一起鲍鱼苗交易纠纷中,陈某欲向张某采购一批鲍鱼苗用于养殖。双方约定陈某预付一半货款,张某需在三日内交货。然而,七天过去了,张某既不退款也不交货,严重影响了陈某养殖经营。无奈之下,陈某诉至法庭。 立案人员了解情况后,随即告知陈某财产保全相关制度,后陈某在立案时即申请保全,法庭迅速裁定并冻结了张某的支付宝账户,迫使其主动要求调解。 经法官多次居中调和,张某深刻认识到失信行为的危害,主动归还欠款并承担保全费用,双方达成和解。 诉讼并非最终目的,实质化解矛盾才是核心。南日法庭探索推进“保全前置+调解促执”模式,通过灵活运用诉前保全措施促进调解,不仅高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以实际行动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针对岛民“出海难寻、作息错时”的特点,南日法庭结合干警驻岛工作优势,针对个案制定精细化的执行方案,通过错时执行,精准破解“人难寻、物难查”困境。 凌晨5时许,天刚微亮,南日法庭庭长李慜带队向被执行人杨某家出发,成功拦截下即将出海的杨某。 到了杨某家中,执行现场没有剑拔弩张,李慜和杨某面对面进行谈话,耐心询问其逃避执行的原因,释明法律后果。“老杨,你要是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不仅要上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还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等更严厉的强制措施,对你出海作业、家庭生活将造成极大不便,情节严重的话还可能触犯刑法!” 最终,在法官的耐心劝导和法律威慑下,双方达成分期还款方案,杨某家属代为筹措资金,当场支付首期执行款8万元。 “老张,你养殖合同里的这条‘不可抗力因素’得再明确一些,万一遇到恶劣天气,你的权益才能有合法保障啊!” 清晨的东岱湾,阳光洒在渔排上,南日法庭干警前往莆田市南日海洋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东岱湾生态休闲渔业项目海域,开展“送法入海”活动。他们一边查看渔民的养殖设备,一边用渔民最熟悉的“鲍鱼养殖”“台风季”等场景举例,把生硬的法律条文变成接地气的“渔家话”。渔民们也都认真聆听,带着自己关切的问题积极咨询。 针对渔民出海时间长、法律知识薄弱的特点,南日法庭适时推出普法课堂,法官们也都纷纷化身“渔排讲师”,常态化开展法治宣讲活动,围绕海域使用权、养殖承包合同规范等渔民关切的法律问题,通过案例讲解、现场答疑等方式,增强渔民的法治意识,为海洋蓝色产业健康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扎根海岛,服务民生。下一步,南日法庭将继续锚定新时代“枫桥经验”航向,不断优化司法供给,创新多元共治,全面推进立审执一体化,用法治力量守护海岛安宁,让公平正义成为海岛发展最坚实的底色。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