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20日,南平市建阳区群众收到一份特殊的“告白”——建阳交警推出的《520告白攻略》微文。这份将节日甜蜜与“切勿酒后驾车”安全警示巧妙融合的创意宣传,既温馨又深刻,引来好评如潮。这份创意的背后,凝聚着南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建阳大队政勤中队中队长程涛的智慧和心血。 他的笔触引发共情 程涛与文字的情缘,始于青葱的警校岁月。在福建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求学时,艰苦训练之余,他担任校报《磨砺》主编,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警校生的热血青春和真挚情谊。一篇篇散文随笔,不仅缓解了紧张的训练生活,更成为同窗心中珍贵的“恰同学少年”。“那些文字写的就是我们的青春!”多年后,老同学回忆起来依然感慨万千。 毕业后,程涛成为建阳分局的一名基层民警。从巡警到农村、城关派出所,十余年的一线磨砺,让他深刻体会到基层民警的艰辛与奉献。“加班加点、出警办案是常态。”程涛说,“这份职业的分量,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共情。”丰富的一线经历,赋予了他观察警营生活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积淀。工作之余,他始终未放下手中的笔,将战友们的忠诚履职、无私奉献,转化为一篇篇感人至深的“警营故事”。 2015年,他执笔剧本并出演的微电影《窗》,以一名孤独症女孩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并在全省公安系统廉政“三微”比赛中斩获一等奖。他这时的笔,已不仅是记录的工具,更是穿透广大民警心灵、架起纪律红线的桥梁。 他的文笔引导正气 2016年11月,程涛转战建阳交警事故处理岗位。面对专业性极强的全新领域,他沉心钻研法律法规,勤跑现场,虚心请教,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近6年时间,他经手处理各类交通事故案件2500多起,无一因定责错误被复核推翻。 作为打击交通类刑事犯罪的“拳头力量”,事故处理民警的艰辛付出和精湛业务,往往隐于幕后。程涛深知这个岗位的重要与不易,决心用笔让公众了解这个特殊的警种,理解事故处理背后的汗水与智慧。他将亲身经历和战友们侦破的复杂案件精心梳理,还原成一篇篇情节曲折、法理清晰的通讯报道。《消失的迷彩》等案件纪实通讯在多家媒体刊发后,引发广泛关注,让冰冷的卷宗有了直抵人心的温度。 2021年12月11日,205国道一起交通事故背后,竟是一名男子制造并妄图掩盖的家庭惨剧。程涛敏锐捕捉到此案的警示意义和普法价值,深度剖析提炼形成一份纪实通讯,引起中央电视台关注。2024年6月13日,以该案为蓝本的专题片《测谎仪前的父亲》在央视《天网》栏目播出。这是继《让痕迹说话》《智破“调包记”》之后,建阳交警案件侦破事迹第三次上央视节目。 “创作时,我会以办案民警视角审视,又力求以当事人身份代入,这样感触更深。”程涛希望通过真实案例,向观众传递法律知识和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正如节目结尾发人深省的话语:“一念之差,代价惨痛。人生难免坎坷,唯有坚强面对、勇毅前行,才能不负所爱、不负此生。”程涛的笔,在此刻成为照亮人心、引导社会正气的法治之光。 他的笔杆激励队伍 南平市行政中心回迁后,建阳区交通格局发生变化。2022年6月,程涛接手大队政勤中队工作,并全程参与建阳交警“全警管交通”模式的改革历程。当大队自主研发的“潭阳智控”数字管理模块上线,通过“网格化摸排、户籍化管理”使涉面包车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2.5%时,他敏锐捕捉到这一创新实践的价值。经过深入调研、系统梳理,由他撰写的经验材料获上级高度认可,这一“建阳样本”因其科学性、可操作性被作为创新机制在全省推广。 程涛深知,手中的“笔杆子”不仅是宣传窗口,更是总结经验、指导实践、激励队伍的“助推器”。今年6月,他撰写的一则报道记录了建阳交警办理全国首例非“百吨王”货运危险作业案,以及对运输、生产企业“双源头”刑事追责的开创性实践。案件侦办1年多里,他全程跟踪、编发简报、钻研法理,提炼出源头治理“红黄三必”工作机制,相关经验在全市公安机关侦查打击工作会议上交流。案件闭环后,相关宣传稿被各大权威媒体平台刊发,获省公安厅肯定推介,极大提升了这一创新执法模式的影响力。 从热血青年到沉稳骨干,从一线执法者到宣传策划者,程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笔杆子”同样拥有强大的战斗力。他用文字挖掘警营的温情与正义,剖析案件的警示与法理,提炼工作的智慧与经验。正如他质朴的心声:“背过枪、拿起笔、记下来,这就是我的工作。”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