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法律知识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解决基层普法“谁来普法、给谁普法、怎么普法”的难题?福州市大胆创新,将“法治蒲公英 至善暖民心”作为工作核心理念,把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与普法工作有机结合,积极实践“社工专业引领+志愿者广泛参与”的普法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蒲公英”普法社会工作站,有效打通了普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 “蒲公英”普法社会工作站的核心在于精准。社工站发挥社工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深入社区,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精准把脉不同群体的法治需求,据此定制“普法菜单”——针对高空抛物问题突出的社区,重点宣讲民法典相关责任;在养犬集中区域,详解《福州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面向老年人群体,则强化反诈及继承、遗嘱等法律知识普及。 这种“你需要什么我讲什么”的精准响应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我讲什么你听什么”的单向输出,显著提升了普法的实效性和群众获得感。 “蒲公英”普法社会工作站有效整合司法行政机关、民政、教育、人社等多部门资源及专业力量,依托覆盖全市的“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队伍,形成强大合力。各站点立足本地实际,挖掘社区资源,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普法品牌:新店镇组建包含社工、律师、心理咨询师的“蒲公英普法公益服务队”;鼓东街道则推行“蒲公英+法务特派员”模式。 同时,建立“党政主导—司法支撑—社区落地—专业赋能—教育协同”的全链条协作机制,确保资源互补共享。 如何让普法更生动、更吸引人? “蒲公英”普法社会工作站依托社区阵地,在普法形式上大胆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精准匹配平台化,在省级“蒲公英”普法公益服务平台发布群众的法治需求、招募普法志愿者,精准匹配合适的普法内容与形式;主题月月有亮点,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实施“一月一主题”普法,如三月聚焦妇女权益保障,开展“西关女性法治集市”“她力量—法治女性”项目培育,六月主推反邪教宣传,通过“案例警示+手册科普+专家剖析”三维引导,筑牢基层反邪教思想防线;沉浸体验趣味浓,将法律知识巧妙融入生活场景,开展“手工制作+反诈竞赛”“中医+普法”等跨界活动,在社区小广场举办法治互动宣教,以趣味性、互动性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为确保项目行稳致远,“蒲公英”普法社会工作站探索多元筹资路径,通过对接慈善基金会、吸引企业公益赞助、设立普法基金等方式,构建“政府+慈善+企业”的可持续资金支持模式。同时,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实施专项能力培养计划,运用福建省“蒲公英”普法公益服务平台进行注册积分管理,提升专业化水平。建立常态化督导评估机制,对站点普法活动覆盖面、实效性及群众满意度进行跟踪改进,保障服务质量与品牌形象。 自2024年8月以来,福州市分两批次精心培育、孵化六个各具特色的“蒲公英”普法社会工作站,实现六区全域覆盖(鼓楼鼓东、晋安新店、台江鳌峰、仓山螺洲、马尾罗星、长乐吴航),累计开展活动百余场,覆盖群众超10万人次,成功培育出“法护银龄·幸福护航”“法护营商·赋能助企”“法润童心·蒲公英小小普法员”“国安小卫士”等一批叫得响的特色项目,真正实现了搭建“小平台”传递“大能量”、传播“小内容”带来“大效应”。社工站更成为基层治理新平台,通过“普法+社工+调解”机制,联动“事前预防、事中介入、事后跟踪”,有效引导居民依法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矛盾纠纷化解,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福州市司法局表示将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全市有序扩大项目覆盖范围,推动“蒲公英”普法社会工作站模式全域开花,培育具有高辨识度的“蒲公英”普法工作优质法治品牌,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