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乡法庭的云上“枫景” ——大田县人民法院建设法庭以“诉联网通”赋能乡村综合治理 大田县人民法院建设法庭辖区东西纵横上百公里,其中55个行政村地处偏远山区,被称为山乡法庭。为破解山区群众司法需求难、老年人群体诉讼不便等痛点,近年来,建设法庭在大田县委政法委的支持下,依托综治视联网搭建起覆盖辖区的共享网络平台,着力打造“诉联网通 云上纷清”司法品牌,将法庭的司法资源和审判力量下沉到乡镇村居最末端,把智慧诉讼、调解指导、普法宣传等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强化调解生力军 “要为村民办普法讲座?你们派法官来村里吗?太好了!”3月27日,接到建设法庭干警电话的广平镇元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翁慧梅当即表示欢迎。 “现在有了综治视联网,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连线上课,就安排在今天傍晚,有空的村干部和调解员都可以来听听。”法庭干警表示。 农村纠纷成因复杂,调解员能力直接关系到矛盾化解成效。针对这一需求,建设法庭法官将课堂搬到“云端”,与元沙村连线举办培训讲座。法官围绕邻里纠纷、家事纠纷等常见矛盾纠纷的特点及调解技巧等方面深入讲解,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详细阐述如何在调解过程中运用沟通技巧找准矛盾焦点,进而有效化解纠纷。同时,法官向调解员普及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知识,强调在调解工作中要依法依规,确保调解结果的合法性与公正性。 “这次讲座内容丰富、形式特别,法官讲解的调解技巧非常有用,我受益匪浅。”参与讲座的一名调解员赞许道。 聚焦前端预防,助力纠纷实质化解,建设法庭依托线上平台让经验交流越过群山,让调解工作直抵民心。 打造咨询答疑站 “我现在年纪大了,孩子不给我生活费,儿子说没钱,女儿说出嫁了不需要给我生活费,我该怎么办呢?”5月29日,七十多岁的陈某通过视频向建设法庭工作人员诉苦。 陈某育有一儿两女,女儿出嫁后,儿子外出打工,她便在老家独自生活。随着年岁增长,失去劳动能力的她多次向子女索要赡养费,却屡遭推脱。无奈之下,陈某前往村委会咨询。村委会了解情况后,立即帮陈某联系法官。了解情况后,法官决定出面帮忙做调解工作,通过陈某提供的电话分别联系了她的两个子女,告知“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女儿即使出嫁了仍有赡养义务。最终,两个子女均同意每月支付一定的赡养费,共同赡养老人,让其安度晚年。 “我不会骑车,去建设镇又有点远,我就隔着‘电视’谢谢您了……”一个月后,拿到第一笔赡养费的陈某特意找到村委会,请求再次连线法庭,要当面感谢法庭干警。 依托该平台,建设法庭将咨询答疑站常驻“云端”,把法律问题解答在百姓“家门口”,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 架设解纷“高速路” 以云上连线代替路途奔波,建设法庭依托该平台实现了诉讼业务“一站办通”、矛盾纠纷“一网解纷”,着力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高某欠我货款不还,我要告他,但去法庭一趟好遥远,如果碰上堵车得耗费好几个小时。”2024年12月,农户郑某拨打建设法庭诉讼服务热线求助,语气焦急。 原来,郑某与邻镇高某因货款纠纷多次协商无果,但因交通不便、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一直未能起诉。当问及在线服务平台的使用时,郑某坦言:“我就是一个种地的,不会用呀!” 了解这一情况后,建设法庭干警告诉郑某可以就近到所在地村委会,借助村委会现有设备,在村委会工作人员帮助下与法庭连线进行视频调解等诉讼活动。一天后,法官连线双方当事人开展线上调解,一起大额货款纠纷迅速化于萌芽。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解决这个事,有这样的设备,解决问题更方便了!”隔着屏幕,郑某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句“您好”,架起法庭与山那边群众心的桥梁。自2024年12月搭建该平台以来,建设法庭已通过线上解答法律咨询21次、化解纠纷6起,调解指导8场次,法治宣传4场次。法庭将不断拓展平台功能与业务实践的结合路径,在数字建设的浪潮中探索更好地服务山区纠纷化解的时代方案,打造更美的山乡云上“枫景”。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