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8-18 15:37:34

记漳浦县公安局侦查中心主任陈作斌

作者:本报记者 蔡欣利 通讯员 徐雅丽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凭借“硬核”实力 啃案件“硬骨头”

——记漳浦县公安局侦查中心主任陈作斌

漳浦县公安局侦查中心主任陈作斌在同事口中总以“硬核”二字出现。

在刑侦大队工作期间,陈作斌以过硬的素质能力、丰富的刑侦经验,迅速成长为刑侦战线的尖兵,并担任漳浦主城区侦查队队长;调任侦查中心后,他以打造实战“最强大脑”、锻造破案“尖刀队伍”为目标,全力构建现代化侦查打击机制。

23年深耕刑侦一线的历练,荣誉成为陈作斌最生动的写照。个人三等功、“漳州市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沉甸甸的奖章里,凝结的是他对每起案件的极致追求。

从“被动等案”到“主动出击”

“案子再小,都是老百姓的要紧事;案值再少,该追的赃款一分都不能漏。”陈作斌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他看来,群众的“急难愁盼”没有大小之分,每一起民生小案都关乎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从刑警队出来的他,至今保持着以“破大案”的拼劲对待每一项工作。

7月13日凌晨2时,侦查中心系统突然弹出预警:几名可疑人员在城区主干道徘徊,时而驻足张望,时而伸手试探沿街商铺的门锁。

“盯紧他们,这些人极有可能实施盗窃。”干了十几年的刑侦工作,陈作斌对犯罪苗头的敏感早已刻进职业本能。果然,没过多久,这群人就在某路段撬盗沿街店铺,得手后骑车离开现场。

接下来的3个小时,陈作斌带着团队逐条梳理分析嫌疑人的作案轨迹,并用红色记号笔在错综复杂的线索图上圈出关键位置。

“收网!”凌晨5时,指令下达,埋伏多时的民警迅速合围。4名正准备转移赃物的嫌疑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牢牢控制。现场清点的战果里,被盗商品和现金一件不少。

“真没想到,我还没报警,你们就把案子破了!”当天上午,受害者陈先生刚开张就发现店内物品被盗,还没来得及报警,就得知民警已经帮他找回丢失的钱财。看着失而复得的现金和商品,陈先生难掩激动。

从被动式破案到主动出击,这一打击犯罪模式的转型升级,源于陈作斌对侦查中心发展新思路的探索。他推动中心转型为“小案快侦、要案攻坚、预警布防、服务决策”的高效综合型实战队伍,形成以打促防、以打促治的良性循环。通过联合治理、打防并举,构建起打防一体的治理格局,重在“止于未发、察于未萌”,努力将群众可能受到的损失降到最低。这一做法成为公安系统科技强警及信息化建设的亮点工程。

2025年全市建模比武大赛中,该侦查中心摘得“优胜单位”及民警“个人三等奖”荣誉,实现近5年来建模领域零获奖的突破。

从“数据洪流”到“关键证据”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这句话是陈作斌的工作准则,更是他23年从警生涯的生动体现。在他心里,案子破没破,群众心里最有数;公安干得好不好,破案率就是最硬的标尺。大要案、难啃的“硬骨头”,只要交到他手里,他便抱着“不破不休”的信念,咬牙跟到底。

6月5日,侦查中心收到上级预警线索:辖区内有群众疑似正在参与“黄金洗钱”。接到线索,陈作斌心里一紧——这类案件资金流动快、证据易销毁,必须抢在嫌疑人反应前行动。他立刻牵头成立专案组,带着队员扑在该案上。

这起案件的洗钱手法隐蔽,嫌疑人反侦查意识极强,专案组前期的排查如同大海捞针,一连几天都没突破性进展。陈作斌没急着下结论,而是带着队员重新梳理线索,把涉案账户流水打印出来贴满墙面,逐笔核对交易时间、金额和关联账户。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作斌终于在一串看似正常的电子支付记录里,发现了资金异常流转的蛛丝马迹。顺着线索深挖,犯罪嫌疑人叶某和李某的名字逐渐浮出水面。收网当天,警方当场查获黄金及制品867克,涉案金额48万余元。这条藏在黄金交易里的洗钱链被彻底斩断。

找线索、抠细节,陈作斌总爱在庞杂的信息里“抽丝剥茧”。从警以来,他经办的案件里没有一例冤假错案,办案质量始终在队里名列前茅。“陈主任办的案子,总是经得起推敲。”在同事眼里,他是整个警队的“定海神针”。

数据是最有力的注脚:从警23年来,陈作斌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130余名,移送起诉385人,破获刑事案件740起,打掉犯罪团伙46个,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在打击文物犯罪领域,他参与破获7起案件,查获瓷器文物107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人。

“哪有什么‘硬核’,不过是把心思都沉在数据堆里罢了。”对于同事的夸奖,陈作斌笑着摆了摆手,“每次看着群众捧着失而复得的财物喜笑颜开,我就觉得熬几个通宵查线索也值了!”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