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的湖里区,厦门市公安局湖里分局法制队指导员王志林有个响当当的名号——“法治工程师”。此名非虚名,而是对他深耕基层一线,以系统思维设计执法框架、以创新方法破解治理难题的生动注脚。从法学殿堂的深耕者,到基层派出所的办案“头狼”,再到分局法制队的创新尖兵,这位“85后”警官以工程师般的严谨和创造力,在特区法治建设的前沿阵地,为执法规范化、治理现代化搭建起坚实而智慧的法治框架。 从理论蓝图到实战系统 王志林的法治之路,始于7年系统法学教育的深厚积淀。在福州大学法学本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法学硕士的严谨训练,为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埋下了“法贵必行”的信念种子。2017年,他请缨进驻厦门治安形势最复杂、警情最繁重的禾山派出所,决心在最基础的执法单元中,将理论知识锻造成实践的精钢,转化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实用“构件”。 在禾山派出所,王志林从最基础的接处警、案件办理做起,每一步都力求“标准化施工”。调解纠纷,他精准援引法律条文,让双方心服口服;侦办案件,他擅长构建严密的证据链条,让真相无处遁形。这种将法学原理融入街头巷尾的扎实作风,使他迅速成为业务标杆,被同事称为“行走的法律词典”,更获评湖里分局战狼系列象征最高战力的“头狼”称号。 随着职务从警员晋升至办案队指导员、队长,王志林肩上的担子日益加重。面对日均近百起的繁重警情,他深知效率源于机制。彼时,公安部推行“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改革。他敏锐洞察,新格局下,既要强化派出所“防”的功能,又绝不能削弱其作为战斗实体的“战”的锋芒。他精心设计并推行“两队协同机制”,让办案队与社区警务队信息共享、基础共筑;让办案队与辅警队力量互补、勤务联动;让办案队与分局业务大队专业支撑、攻坚克难。三组协同如精密齿轮咬合,实现了“警情互补、案件互助、管理互促”的系统性提升。 王志林(右)与同事分析研判案情。 (唐光峰 摄) “机制的活力,最终在于人的素养。”深知这一道理的王志林,针对基层民警任务繁重、系统性学习时间匮乏的普遍困境,创办了“法制夜校”。课程直指实战痛点:新颁布法律法规的精准解读与实战应用、典型执法问题的深度剖析与风险规避、疑难案件的专家会诊与经验分享……作为主讲人,王志林开设的“接触性诈骗认定”“敏感警情处置”等课程,内容翔实、操作性强。 2023年7月,禾山派出所年轻民警李肇霖运用在“法制夜校”所学的如何通过追踪资金最终用途区分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的关键方法,成功侦破一起涉案金额700余万元的诈骗案,精准锁定嫌疑人将赃款全部用于赌博的事实,成为定罪铁证。“法制夜校”如同一座持续运转的“人才加工厂”,源源不断地为基层输送规范执法的专业力量。 从前沿监理到智慧监管 2024年调任分局法制队,王志林有了更广阔的“施工”平台。他摒弃被动“质检”,力推法制员“随警而动、随案作战、随访评查”的主动服务模式,将“工程监理”前移至执法最前沿:重大警情同步介入,疑难案件并肩作战。这种“案卷在哪,法制就在哪”的模式,显著提升了执法质效。 在此基础上,王志林更致力于将“前沿监理”升级为体系化监督,深度参与构建“分局案管中心+所队案管室”两级监管体系,编织起覆盖全警种、贯穿全流程的监督网络。其主导升级的“‘金鴷’执法前置预警监督平台”,则是规范执法的智能中枢。案件录入即启动时限“倒计时”,超期自动预警,有效杜绝超期办案;法制员在案件审核流转中发现的任何执法瑕疵或风险点,可即时在平台标注,并生成“问题清单”,系统自动跟踪整改进度,形成严密闭环。这有效改变了以往监督滞后、整改脱节的状态,将执法规范化要求像钢筋一样,嵌入每一起案件办理流程的骨架中,实现了全流程、全要素、可追溯的“智慧监管”。 王志林(中)与同事分析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 (唐光峰 摄) 2024年11月,禾山派出所办理一起盗窃空调外机案,民警怀疑存在幕后操控,却苦于无线索。王志林“随案作战”,敏锐捕捉到口供中“大哥”一词,指导办案民警紧盯赃物流向,最终通过循线深挖物流平台记录,成功锁定教唆者毕某。 在办理一起嫌疑人“零口供”诈骗案时,王志林带队提审,绕开口供迷雾,指导办案民警主攻外围证据,核查嫌疑人虚构的“关系能力”和异常资金流向,用铁证彻底瓦解了嫌疑人的心理防线,锁定诈骗事实。 针对接触性诈骗定性模糊、故意伤害案件取证不易、黄赌案件办理尺度难把握等长期困扰基层的执法“老大难”问题,王志林化身“标准化工程师”,开出精准药方,编写了20份极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执法指引》。这些源于实践的操作手册,成为民警破题的利器。 今年4月,湖里派出所民警在办理一起邻居借款纠纷时,对案件定性犹豫不决,正是依据王志林主笔的《借贷型诈骗指引》,紧盯借款人虚构困难、资金尽数用于赌博且无偿还能力等核心要素,最终确定诈骗性质,并成功批捕借款人。在王志林引领下,湖里分局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果丰硕,打击质效和执法质量在全市持续领先,其“智慧工程”经验获省市推广。 从个案化解到源头治理 在王志林的法治蓝图中,法治的终极价值在于修复关系、重建信任。他将“执法为民”视为工程基石,善用法治思维化解陈年积案。 今年3月,面对司机赵师傅投诉某中介“套路运”、虚假宣传及违规放贷的复杂案件,王志林逐项核查、依法清晰答复,并协调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推动对涉事中介经营行为的规范与整治,回应了当事人赵师傅的核心关切与合理诉求,促成这起复杂案件的实质性化解。 今年5月,王志林接手一起困扰禾山派出所3年的积案:烧烤店主小张(化名)与保安冲突致骨折,由于证据链断裂,难以认定嫌疑人构成故意伤害罪,案件陷入僵局。王志林从细微之处着手,深入梳理历年卷宗材料。他力主技术攻关,主动对接技术部门,运用现代视频恢复手段,完整复原现场核心视频,最终锁定关键证据,扭转案件定性。随后,他远赴云南,向小张出示铁证并耐心释法,解开了小张3年的心结,并签下停访息诉单,案件终获公正判决。 矛盾化解的治本之策,在于以法治思维筑牢前端防线。王志林坚持“以法为纲、以调为桥”的工作理念,既从执法规范化层面梳理矛盾成因,用法律标尺为基层办案划定“红线”;又深耕“法治释疑”环节,将晦涩法条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明白话”,从源头减少因法律认知偏差引发的矛盾升级。这种“规范执法防风险、法治教育解心结”的双向发力模式,让他主导化解的多起陈年积案全部实现“事心双解”,相关经验获得公安部、省公安厅和市公安局的高度肯定。 在湖里分局法制队的办公室里,王志林案头堆叠着待审的案卷与法律文献。电脑屏幕上,“金鴷”平台的预警无声跃动。从一线“头狼”到分局的“法治工程师”,角色在变,岗位在变,但那份以法治为蓝图、以创新为工具、以民心为标尺的工程师匠心,始终如一。他在特区法治建设的最前沿,持续构筑着通向良法善治的法治通途,这,是一项永不停歇的工程!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