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8-20 16:03:11

诏安县检察院《检爱微课堂》普法实践探索

作者:本报记者 洪凌霄 通讯员 方美娟 郑沈悦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法治阳光照耀孩子成长路

——诏安县检察院《检爱微课堂》普法实践探索

在数字浪潮奔涌的当下,传统普法“老三样”——发放宣传手册、悬挂横幅标语、举办法治讲座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普法需求。为此,诏安县检察院主动拥抱数字化变革,带着“谁执法谁普法”的责任担当,打造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普法项目《检爱微课堂》,织就了一张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温暖网络。

贴合需求 双线并行

5月27日,在诏安县第三实验小学的教室里,一场特别的法治课堂正热烈进行。诏安县检察院干警用童言童语拆解法律知识,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直观理解“哪些举动属于校园欺凌”“如何识别网络陷阱”。互动问答环节,学生的小手纷纷举起,“遇到校园欺凌如何自救”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法治种子在童真笑语中悄然萌芽。

这堂生动的法治课,正是诏安县检察院《检爱微课堂》的线下缩影。依托“法治副校长”制度,该院组建由检察长领衔的15人专业普法团队,线下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同时,该团队还将法治教育从三尺讲台延伸到云端网络,以“诏安检察”公众号为核心阵地,联动报刊新媒体、学习强国等平台,让普法内容飞向更广的天地,让偏远乡村的孩子也能通过手机屏幕向检察官“面对面”学法。

在内容设计上,团队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紧紧围绕预防校园欺凌、预防性侵等热点问题,精心构思宣传内容与表现形式,通过生动有趣的线上课程,将法律知识转化为青少年易于接受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

与此同时,团队注重普法工作的持续优化与创新。一方面依托“诏检青学堂”等平台加强内部培训,借助高校师资力量强化宣传专项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坚持阶段性系统性复盘,对项目推进情况全面总结,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创新动能,不断提升传播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创新形式 彰显质效

在传统法治宣讲模式略显刻板的当下,《检爱微课堂》另辟蹊径,以敏锐的视角捕捉当下热点,创新采用微电影、相声、快板、访谈等多元形式开展普法工作。更值得一提的是,团队积极邀请学校师生参与内容创作,让他们从普法活动的“旁观者”转变为深度参与的“创作者”,这不仅让普法内容更贴合学生的真实生活场景,还能精准触达青少年对法治知识的实际需求。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普法视频《青春向阳》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该视频由学生参与演绎与创作,凭借贴近校园生活的生动剧情和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成功斩获全国优秀检察新媒体“百佳”作品、福建省委政法委“十佳”新媒体优秀短视频等多项荣誉。另一部作品《聚众斗殴那些事儿》,也荣获“法治进校园”全省巡讲活动优秀短视频称号。这些沉甸甸的荣誉充分彰显了“师生共制”普法模式的显著成效。

自2020年4月以来,《检爱微课堂》持续输出丰富多样的普法作品,以快板形式科普自我保护知识的《防性侵小贴士》、聚焦新型毒品危害的《毒手》、普及电子烟危害的《电子烟的事,你不得不知道》……一系列作品紧扣青少年成长中的法治需求,内容实用且形式鲜活。

这些精心打磨的普法作品通过“诏安检察”微信公众号首发后,由县教育局统筹推送至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及职业学校,并鼓励师生转发分享,有效扩大了普法覆盖面与受益人群。凭借优质的内容与创新的形式,《检爱微课堂》收获了广泛的社会认可——系列作品中有六期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多期作品斩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成为诏安县检察院未成年人法治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

延伸范围 赢得认可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课堂,诏安县检察院在办案实践中发现,问题少年的背后往往存在着家庭教育的缺失。为此,该院以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一法一例”为契机,总结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将普法对象从青少年延伸至家长群体。该院打造“普法进家庭”系列活动,不定期举办家庭教育沙龙,精心制作普法视频,让《检爱微课堂》的法治教育从校园课堂走进家庭生活。

7月8日,诏安县检察院联合团县委、县妇联及丹阳社工走进南湖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沙龙,为社区家长送上“育儿必修课”。家庭教育指导师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题,结合专业理论与真实案例,深入剖析家庭教育缺失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联性,并针对家长提出的如何化解亲子冲突、青春期心理疏导等问题,传授实用的沟通技巧。

“讲得真好,学到了很多亲子沟通技巧。”家庭教育指导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赢得了现场家长的一致认可。而后的游戏互动环节更将活动推向高潮,家长与孩子在协作中增进理解、在欢笑中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让法治教育真正“活”了起来。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