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亏了这个浮动还款方案,上个月猪价涨了,我还多还了2000元!”近日,龙岩市新罗区万安镇生猪养殖户老陈专程到市普惠金融司法协同中心道谢,黝黑的脸上堆满笑容,手里紧紧攥着刚打印的还款凭证。这个曾因贷款逾期愁得几夜难眠的农户,如今说起还款计划时,充满了底气。 几个月前,老陈还深陷10万元“惠农e贷”逾期的困境中。一边是猪圈里迟迟不能出栏的猪崽,一边是银行催款的短信提示,双重压力让他连饭都吃不下。而如今,随着生猪顺利出栏和灵活还款方案的落地,他不仅结清当期欠款,还提前偿还部分本金,彻底走出资金周转的死胡同。 这场转变的背后,是新罗区人民法院创新司法服务为涉农金融纠纷化解注入的“温情力量”。从猪圈旁的泥泞走访到调解室里的耐心沟通,司法工作者用专业与温度,在维护金融秩序与保障农户权益之间找到了精准的平衡点,让“惠农贷”成为滋养乡村振兴的“及时雨”。 实地走访,摸清困境寻出路 今年4月,农行新罗支行的信贷系统里,一笔10万元的“惠农e贷”逾期记录十分显眼。借款人老陈的名字,出现在银行的催收名单上——从电话沟通到网点面谈,工作人员跑了好几趟,老陈每次都拍着胸脯保证还款,可日子一天天过去,账户余额始却终未见动静。 接到该起案件后,新罗法院经办法官没有急着走完法律程序,而是通过先行调解的方式,及时联动行业组织龙岩市普惠金融协会。“农户贷款逾期,背后往往藏着春耕秋收的难处。”凭借多年处理涉农案件的经验,经办法官判断这或许不是简单的“赖账”,当即决定:“走,去老陈家看看。” 5月7日,泥泞的猪圈旁,刚给猪喂完食的老陈正蹲在地上发愁。看到法官和调解员来访,他赶紧站起身:“法官同志,我真不是赖账!”老陈指着猪圈外积水的排水沟说,往年这个时候猪崽早就出栏了,今年雨季特别长,猪圈里湿度太大,猪病风险陡增,只能推迟出栏,“我还欠着饲料商3万多元,实在腾不出钱还贷款。”法官看着愁容满面的老陈、还算干净齐整的猪圈以及老陈沾着泥巴的裤腿,心里有了数:这是个勤快实诚的养殖户,只是遇到了坎儿。 “老陈,咱来算笔明白账。”法官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涉农案件数据表,指着上面的数字说,“如果走完诉讼程序,单律师费就够买3头猪,还不算诉讼费和来回跑法院耽误的养殖时间。判决下来后,还款压力只会更大。”法官翻起另一份统计数据,接着说:“去年我们调解的农户金融纠纷,87.5%都争取到了分期还款方案,既能保住你的养殖场,也不影响信用。” 听着法官的话,老陈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当真能再分期?”“当然可以。明天上午9点,你到市普惠金融司法协同中心来,我们一起和银行商量。”“行,我一定去。”老陈重重地点头,眼里重新有了光。 调解破冰,拆开还款“紧箍咒” 第二天一早,老陈惴惴不安地走进市普惠金融司法协同中心的调解室。刚坐下,他的手就不停地搓着衣角,十分忐忑:“你好同志,你说银行能同意吗?我这情况……”调解员递上一杯热茶:“别急,先喝口水。调解就是为了找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咱们慢慢谈。” 考虑到老陈的养殖困境和银行的权益保障需求,协同中心决定采用“背对背”调解方式。这边,调解员和老陈拉起了家常,从雨季对生猪养殖的影响聊起,一点点帮他梳理困境:“我们知道你不是故意逾期,雨季猪病多、出栏难,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难处。”接着,调解员拿出类似案例的调解书:“去年有个养鸭户也是因为禽流感耽误了还款,最后和银行达成了分期方案,现在生意做得挺好。”同时,调解员用通俗的语言讲解逾期还款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让老陈明白及时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另一边,法官和银行代理人沟通。“老陈的情况比较特殊,生猪养殖受季节影响大,雨季确实增加了养殖风险。”法官拿出近期的气象数据和养殖行业报告,“如果能适当放宽还款期限,既能帮农户渡过难关,又能避免贷款变成坏账,对银行来说也是好事。”银行代理人也坦言,“惠农贷”的初衷就是支持农户发展,只要方案合理,他们愿意向上级申请政策。 司法赋能 “惠农贷”激活养殖希望 调解从上午持续到正午,调解室里的茶水添了一次又一次。当法官把一份草拟的浮动还款方案放在老陈面前时,他的眼睛亮了。“这个方案是按生猪实际售出额来调整月还款金额,猪价高、出栏多的时候就多还点,行情不好的时候就少还点,银行还同意分36期偿还,大大减轻你的压力。”法官边说边用计算器演示不同情况下的还款金额,“这样你就不用因为着急还款而低价卖猪。” 老陈拿着方案看了又看,反复算了好几遍,接着站起身紧紧握住法官的手:“就按这个来!我保证,只要猪一出栏,马上还款!”银行代理人也当场表示,会尽快上报方案,争取三天内审批通过。困扰数月的僵局,在一杯杯热茶的氤氲中悄然化解。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司法的力量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化作了猪圈旁的倾听、调解室里的热茶、田间地头的回访。这种既有法律威严,又不失民生温度的服务,像春雨般滋润着乡村的每一寸土地,让更多像老陈这样的农户,在遇到困境时能感受到法治的温暖。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