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松溪县西门村的清晨,一声“轰隆”划破宁静。村民蔡某站在院墙边,看着横在两家地界的矮墙被推倒,眼眶微热。不远处,同村的吴某攥着衣角低声说“对不住”。此时,蔡某和吴某的多年隔阂,随墙体的坍塌烟消云散。 故事始于二十多年前。2000年,蔡某用半生积蓄从吴某手中买下老宅,红本上的地界分明,院墙边的石缝,是两家默认的界标。 变化发生在2023年。吴某家添了人口,嫌卫生间小,见蔡某院角闲置,便没打招呼就砌了墙,并搭起简易卫生间。 蔡某发现时,新墙已挡住了后窗光线。“老吴,你这墙过界了。”他克制着不满说道,吴某也梗着脖子回应:“就占巴掌大的地,有必要计较吗?”一来二去,双方的热络变成了冷脸。村干部多次调解,吴某嘴上总说“过阵子就拆”,行动却迟迟不见落实。2024年春,蔡某攥着房产证走进松溪法院求助:“这不是几块砖的事,是道理!” 承办法官汤哲植接过案子,翻卷宗时却犯了难。相邻权纠纷看似简单,却牵连着几十年的邻里情。他调阅过户档案,又给村干部打电话,心里有了数:“这案子不能一判了之,得把情分找回来。”汤哲植当即召集平安指导员、村老支书和法律顾问,组成调解队直奔村子。 调解队队员将两人拉到院墙边。老支书蹲下来,对着墙根石缝,用卷尺一量,吴某的墙越界30公分。法律顾问翻开民法典,指着“相邻关系”条款轻声说:“老吴,法律规定要互相尊重,你确实越界了;老蔡,邻里也得留三分余地,有话慢慢说。”汤哲植蹲在墙根,讲起“六尺巷”的故事:“当年张家吴家争地,宰相一句‘让他三尺又何妨’成了佳话。你们住对门,低头不见抬头见,为这三尺地伤和气,值当吗?” 吴某脸红了,声音低了:“其实我知道不对,但就是抹不开面子……”蔡某也松口:“我不是非要较真,就是被占了地,心里堵。” 见状,调解队队员趁热打铁提出调解方案:吴某拆墙恢复地界,蔡某让出墙边半尺地使用权,为吴某提供便利。双方均表示同意。 夕阳下,吴某拍着蔡某的肩膀说:“明天就拆。”蔡某笑了:“拆完我请你喝两盅。”这场由三尺地引发的纠纷,终于在法理与温情中落幕。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