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8-27 14:57:08

龙岩监狱民警以恢复性司法破16年心结

作者:黄云龙 练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龙岩监狱民警以恢复性司法破16年心结——

高墙内的“解结人”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一次次耐心沟通、用心调解,我们两家人心里的这个结,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得开……”调解现场,服刑人员张某的家属紧紧握住龙岩监狱民警的手,将一面绣着“严格育新人 真情暖人心”字样的锦旗郑重递上。她声音微颤,眼眶泛红,积蓄多日的焦虑与感激,在这一刻化作泪水悄然滴落。

这温情一幕的背后,是一场跨越16年、牵动两个家庭的“心结”化解之路,更是龙岩监狱民警践行恢复性司法、用真情点亮迷途者归途的生动缩影。

一次谈心,牵出“心结”

在龙岩监狱某监舍的一次个别教育谈话中,民警正为服刑人员讲解恢复性司法的意义,说到“修复被罪行破坏的社会关系”时,服刑人员张某下意识地扭过头,眼神慌乱地避开所有人的目光。这细微的躲闪,没有逃过民警的眼睛。

“心里是不是压着什么事?跟我聊聊。”在宣讲结束后,民警径直走到张某身边。一场心对心的谈话,静静地开始了。

“警官,这几年我总反复做同一个梦,我对不起他啊。”张某的声音哽在喉咙里,半晌才继续低语:“如果他还活着,现在也该成家、有孩子了吧……我也对不起我的父母……”说完这句,他猛地低下头,通红的眼眶再也盛不住翻涌的泪水。

年少时的一场冲动,让张某因故意伤害被判处死缓。一瞬的暴怒,不仅撕裂了另一个家庭,也将他拖入了无尽的深渊。多年来,愧疚与恐惧如同暗影,始终缠绕着他。

“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背过身去,不敢面对。”民警注视着张某,笔尖轻轻记录,语气沉稳而温暖:“恢复性司法就是给你一个机会,直面过错,尽力弥补。只要你真心悔过,我们就可以试着帮你做点什么。”那一刻,民警的话像一束微光,穿透了张某内心厚重的阴霾。

多次对接,打通“堵点”

“要启动恢复性司法,首先要摸清被害者家属的情况。”民警与原审法院取得联系后,法官详细介绍了案件细节:被害者一家因张某的罪行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创伤,庭审时情绪极为激动,至今仍难以释怀,“不愿见”几乎是预料之中的反应。

“不能让被害者家属再受二次伤害,得先安抚好他们的情绪。”民警迅速明确工作方向,随后兵分三路,一路继续对接原审法院,梳理案件细节;一路联系当地司法所,了解被害者家庭近年的生活状况;一路走访村委会,掌握家属的思想动态。经过多日奔波,民警终于拼凑出完整的案情与家庭现状,可当他们按照村委会提供的号码拨打被害者家属电话时,听筒里传来的只有冰冷的忙音,一次、两次、三次……始终无人接听。

直到多天以后,电话终于接通,不等民警开口,那头就传来带着怒火的质问:“你们的事村委会都跟我说了!他现在知道后悔了?早干什么去了?我们一家人这些年怎么熬过来的,他明白吗?”

民警没有打断,更没有辩解,只是安静地听着每一句带着痛楚的斥责。待对方语气稍缓,他才轻声回应:“大姐,我特别理解您的心情。如果换作是我,也许会比您更难受。张某在狱中没有一天不在忏悔,他说对不起您一家,愿意尽一切努力补偿,哪怕只能减轻您一点点负担。”

这样的对话,民警反复进行了十几次。有时电话被猛地挂断,他就过两天再尝试打过去。渐渐地,家属愿意接电话了——哪怕起初只是沉默。民警从“张某在监内的积极转变”慢慢聊到“您孙女最近学习怎么样”,用耐心与真诚,一点点融化坚冰,拉近两颗被撕裂的心。

多方联动,解开“死结”

“被害者家属终于松口了!同意见一面,但要求在法院调解,还要带律师一起来。”接到这个电话时,民警心头一热,连日来的坚持终于迎来了转机。见面当天,调解室门刚推开,被害者家属一眼看到张某的家人,眼泪瞬间夺眶而出,情绪几乎失控。民警快步上前,轻声安抚:“大姐,您先坐,喝口水。今天咱们都在,法官、律师也都在,有什么话,咱们慢慢说、好好说。”

调解过程中,民警缓缓拿出张某亲手写下的悔过书、录制的忏悔视频、服刑期间的改造表现评定。一页页纸、一段段影像,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一个服刑人员的真挚悔意。被害者家属的情绪,从激动逐渐转向平静,最终化作一声长叹。

“看着张某低头认罪的样子,我也想起了我儿子。这份道歉,来得太迟了。不光是向他说的,也是对我逝去的孩子、对我们这个家说的。”被害者家属拭了拭眼角,继续说道:“我们希望他是真的悔改,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法院和律师的共同见证下,她终于提笔签署了谅解书。法院审核材料后,当场出具结案证明。这一刻,一段纠缠16年的心结,在泪与悔、法与情之间彻底融化。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