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打击筑防线 公益诉讼添砖瓦 ——莆田秀屿法院全链条模式守护中国鲎栖息地 潮涌东海,鲎栖金沙。近日,莆田秀屿法院联合区检察院、湄洲岛农林水局、湄洲岛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再次踏入湄洲岛“中国鲎产卵育幼核心示范区”。回访团队俯身细察西亭澳湾潮间带,寻找着前期增殖放流的中国鲎幼苗踪迹。这一幕的背后,是秀屿法院历时多年从“单兵作战”到“多方协同”的变革,逐步探索“刑事打击+公益诉讼+行政执法+生态修复”全链条治理模式的鲜活注脚。 破局:从治罪到治理的转变 海洋生态案件的专业壁垒曾让司法修复步履维艰。“过去审理涉环境资源破坏案件,我们法官经常面临‘看不懂检测报告、听不懂专家术语’的困境。”秀屿法院生态审判团队的法官坦言。 2020年至2022年期间,张某、黄某在秀屿区某沙滩盗采海砂获利14万元,对海岸带生态造成损害。传统的“返砂还海”方案因砂源流失、回填海砂可能引发的次生生态风险难竟全功。如何让“破坏者”真正承担起修复责任,让承办法官一时陷入了僵局。 为此,秀屿法院引入生态环境审判技术调查官,联合集美大学教授、鲎科研团队专家翁朝红开展评估,科学采纳生态技术调查官林玉坤提出的“异地异种替代修复”方案:由二被告人共同出资6万元,委托第三方机构购买中国鲎苗种,在前期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选定兼具红树林与鲎类生存条件的潮间带开展增殖放流。这一方案,既惩治了违法犯罪行为,又为生态修复找到可行路径。 2025年5月8日,执行干警摸清了潮汐规律,在生态技术调查官、湄洲岛农林水局执法员的监督见证下,二被告人放流鲎苗6000尾,以生物链重建替代原态修复,实现“惩治+修复”双目标。 织网:构建多元共治的格局 案件的圆满解决,得益于完善的“司法+行政+科研”协同共治的生态治理保护网。 科研力量借智借力。秀屿法院邀请了集美大学鲎科研团队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经过严谨的科学论证与科学评估,综合考量湄洲岛生态环境、中国鲎生物特性、潮汐规律等因素,最终选定西亭澳湾为“中国鲎产卵育幼核心示范区”。 刑事犯罪严厉打击。秀屿法院聚焦非法采矿、盗采海砂、非法捕捞等违法犯罪,依法快审快判,将履行生态修复义务纳入案件量刑考量,明确生态修复责任,以司法威慑筑牢防线。 公益诉讼协同推进。检察机关同步介入生态损害赔偿,通过民事公益诉讼追究生态赔偿责任,为公益保护添砖加瓦。 行政执法联动监管。湄洲岛农林水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依据科研结论,迅速划定保护区范围,落实栖息地管护,常态化监测潮间带水质、地质。与司法机关共享信息、同步行动,织密前端防控网。 生态修复走向科学。生态环境审判技术调查官全程参与诉讼,提供专业咨询和质证意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可操作性的执行方案,提升裁判的科学性和公信力。 司法机关、行政部门、科研团队,各尽其责、相互配合,为西亭澳湾的生态链注入了新生力量。 见证:托起蓝色海湾的新生 中国鲎,这一存活逾四亿年的“海洋活化石”,其蓝色血液含有特殊免疫蛋白,科研价值重大;在生态层面,它更是维护潮间带环境清洁、调控生物链平衡的关键物种,有助于实现“以鲎固滩、以鲎养海”的自然修复效能。 在增殖放流活动三个月后,秀屿法院主动跟进案件执行效果,邀请相关部门干部,对前期增殖放流的中国鲎幼苗生长情况进行专项回访。 观测结果显示:沙滩上,核心示范区保护标识清晰醒目;潮间带中,泥沙质底质未受人为扰动,高潮区沙滩与潮间带过渡带的地貌特征稳定。 “尽管鲎苗因其钻埋泥沙的隐蔽习性难以被直接大量观测到,但那些偶然可见的鲎苗自然觅食的画面,是西亭澳湾生态正发生正向演替最直接、最生动的诠释。”参与回访的干部说。 围在一旁的西亭澳湾渔民随即跟着说:“以前,大家看到奇怪的生物总想着捞上来,现在都知道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甚至有时候,我还能看到有人在劝导游客远离保护区!”他的感慨,印证了周边群众“不干扰、不破坏”的共识深入人心。 致远:司法守护蔚蓝的坚定 回顾秀屿法院的生态司法实践,从一纸判决到一案示范,从理念更新到模式构建,从科研协同到公众参与,每一步都凝聚着守护海洋生态的决心与担当。 潮起潮落,生生不息。当中国鲎幼苗在湄洲岛的泥沙间悄然繁衍,当司法利剑化为守护海洋的温柔力量,已然铸成一条“惩治—修复—预防”的生态治理长链。 法治护航,向海图强。面向未来,秀屿法院将持续践行“两山”理念,不断丰富“生态修复+”的内涵与外延,强化环境资源审判的规则引领与价值导向作用,与山海同心,为万物谋永续,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续写司法护航生态的崭新篇章,让秀屿的海更蓝、岸更绿、生活更美好!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