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8-28 17:40:11

记莆田市公安局城厢分局东海派出所社区民警郑剑锋

作者:本报记者 陈静 通讯员 陈逸鑫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三十九年如一日的坚守

——记莆田市公安局城厢分局东海派出所社区民警郑剑锋

“干社区工作,图的是辖区群众能平平安安、和和气气。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守护这份责任,把社区工作做得更好。”

在基层工作的39年里,他把群众当亲人,让“眼镜”的爱称深刻印在每一名群众心中。他就是莆田市公安局城厢分局东海派出所社区民警郑剑锋。

清晨,海面的晨雾还未散尽,这个已在沿海基层派出所扎根39年的老民警,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手里挎着一个公文包,开始了自己一天的社区工作。

“眼镜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伴着咸涩的海风,郑剑锋踩着摇晃的圆木爬上木排。上面站着几名眉头紧锁的工人,汗珠混着焦虑落在晒得发烫的桌椅上。

原来,由于今年螃蟹收成不好,导致蔡某无法按时发出工人的工资,工人们正攥着皱巴巴的欠条向他讨要工资。蔡某指着空荡荡的货舱叹气:“不是我不发工资,是今年连油钱都亏光了,实在是发不出工资。”

郑剑锋推了一下架在鼻梁上的眼镜,耐心地给双方算起一笔账:工人这边需要生活费,孩子也马上开学了,生活费和学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要是没有按时发工资,势必影响工人的正常生活。但是,蔡某的渔船都押给了银行,今年的收成已入不敷出。

“双方都有难处,我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在郑剑锋的协调下,最终双方商定由蔡工先筹集七成的工资款应急发放,余款等一周后补齐。

“调解不是判案,而是给两头的难处搭座桥。退一步海阔天空,问题就解决了。”这是郑剑锋给所里年轻民警传授的调解经。

去年9月,天誉首府小区的居民多次投诉,小区楼下的生鲜店每天清晨用大喇叭招揽生意,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为了解决生鲜店的噪声扰民问题,郑剑锋每天早上六七点就到生鲜店门口巡逻检查,一发现噪声扰民,便及时告诫生鲜店主停止使用喇叭揽客,把声音“摁”回合理范围。

“老板,最近没再用喇叭吧?”“放心放心,早就不用了。”噪声扰民问题整改完毕后,郑剑锋仍隔三岔五“串门”,防止相同的问题再次发生。

郑剑锋是东海派出所的“活地图”和“活字典”。哪家商铺几点开门、哪条小巷容易出现隐患,哪段道路雨后易积水,他都了如指掌。郑剑锋鼻梁上的镜框边缘磨出了一道道深浅不一的划痕,就像辖区的每条小巷、每家店铺,这些数据早已刻进他的心里。39年来,他用一股“爱较真”的劲儿守护着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社区工作中,解决邻里纠纷是最常见却又最棘手的问题。今年5月,蔡亭村的杨某美和杨某英两家因3平方米土地挥锄相向。现场丈量时,两家人都梗着脖子说“祖上传的地不能丢”。一时间,如何解决矛盾纠纷成了难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矛盾纠纷,郑剑锋立即联系司法所和村委会组成调解组,从法、理、情方面进行疏导。“祖辈共饮一口井水的情分,还抵不过这几寸土?”“你退一步,他退一步,这块地就让出来了,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情真意切的劝说,让紧绷的空气松弛了。

最终双方达成和解,签订调解协议并重新划定边界。“有时候,乡音比法律条文更能融化坚冰。跟群众打交道,靠的就是用心用情。”这是郑剑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眼镜,喝杯茶再走吧。”“您忙,我去前面看看。”街头巷尾,乡亲们热情的招呼声、茶烟升腾间舒展的眉头、辖区亮起的万家灯火,是对郑剑锋39年从警路的最好褒奖。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