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9-01 15:37:30

“孩子有难处,我得伸手拉一把”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讲述人:平和县公安局小溪派出所警务队长、一级警长赖坤发 □整理:蔡欣利

正值暑假,连日高温使涉险公共区域的安全隐患愈发突出。这两天,我带着“扬帆计划”的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以及村、社区网格员们又出了门,重点巡查辖区河塘、露天泳池等易发生危险的场所,检查防护设施是否牢固、防溺水警示牌是否清晰,提醒路过的家长和孩子“不要独自下水”。作为辖区派出所的社区警务队长,守护留守儿童安全,是我每年暑期雷打不动的“必修课”。

对留守儿童格外上心,只因这是我们山区县最现实的民生课题。近年来,许多家庭的年轻人远离家乡、拼搏事业,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应运而生,在平和山区县,这个现象尤其突出。这些孩子的成长路上,不仅需要亲情陪伴,更需要安全保障。我常跟同事说:“我们的工作不只是破案,更要守好这些孩子的安全线、亲情线。孩子有难处,我们必须得伸手拉一把。”

今年4月2日,我进社区走访时了解到,赖先生与张女士因10岁儿子的抚养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原来,赖先生和张女士离婚后,10岁的儿子一直跟着赖先生生活。后来赖先生和张女士都重组了家庭,双方因抚养和教育问题无休止争吵。我琢磨着,孩子最无辜,得先把他的日子安顿好。于是我联系了县检察院、小溪镇东大社区,一起面对面和这对父母沟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孩子是你们的亲骨肉,于情于理你们都应该履行抚养孩子的责任。”从法律条文讲到情感责任,从孩子当下的需求谈到未来的成长,在我们数小时的劝说下,总算让赖先生和张女士打开心结,签下抚养协议。这桩闹心事有了着落,孩子的成长也有了保障。

守护孩子成长,光有热心肠不够,还得有章法。我们针对辖区留守儿童的情况,琢磨出“警、家、校”三位一体的法子,专门照料那些有点小问题的少年。上门家访时坐下来好好聊,孩子心里有事就开解,真有难处就伸手帮一把。每个孩子脾性不同,我们就一人帮扶一个,留意他们的在校表现、人际关系,苗头不对就及时介入,让他们顺顺当当的。

到现在,我们已与20个学生家庭结对,将两个险些辍学的孩子拉回课堂,还排查出5起校园矛盾,并将这些矛盾早早化解。最让人高兴的是,6个以前总跟不上的学生,经我们帮扶,如今成了班上的积极分子。

去年5月,我去小溪镇一所中心小学开展法治宣讲时,听老师说五年级的黄某家里出了变故,孩子年纪小,眼看就要扛不住了。

我们成年人家里出了事尚且都扛不住,何况是这么小的孩子。我赶紧找到黄某在辖区唯一的亲人周阿姨,并把孩子安顿到她家。这孩子心思重,我天天跟周阿姨打听他的动静,就怕他钻牛角尖。

随后,我立即对接学校请了心理老师,专门给他辅导,并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探讨帮扶救助举措,从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学习辅导、心理干预等全方位开展关爱帮扶工作,确保其顺利健康成长。我们派出所还联合镇政府、社区干部、老师、周阿姨,组成帮扶小组,经常去看望孩子,问问学习,聊聊家常,并把他的住处和抚养事宜定下来。眼瞅着孩子脸上重新有了笑脸,我这心里才踏实了。

有人问我,天天处理这些孩子们的“小事”累不累?我总说,当你见过孩子从愁眉苦脸到喜笑颜开的样子,就知道这些“小事”有多重要。我们做的,不过是把缺位的爱和安全感慢慢填满。

在部队的时候,我凭着一股拼劲拿了5次三等功。现在穿上警服,这股劲头没丢。我和教育局商量着搞了个“微警务、微警护”机制,警务室的灯以后要亮得更久些——要让孩子们知道,不管多晚,总有一盏灯为他们留着,总有人盼着他们平平安安长大。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