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9-03 17:41:31

一场跨越2000公里的成长守护

作者:本报记者 陈钦祥 通讯员 杨姿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检校异地协作帮教,铺就4名少年蜕变之路——

一场跨越2000公里的成长守护

“检察官,我们即将开启大学生活啦!”今年,来自西北地区某中专学校的4名少年全部考上大专院校,即将踏入大学校园,开启一段全新的学习和生活。这也意味着他们进入重拾希望、向上成长的人生新阶段。

一次附条件不起诉,一场跨地域的检校协作,为4个少年推开了一扇重新出发的门……

去年初,一起发生在福清某厂区的聚众斗殴案,让王某等4名少年走进检察官的视线。当时,他们正按学校安排在厂区实习,因为和工友组队打游戏时拌了几句嘴,从线上口角演变成线下约架。双方在微信上约定斗殴地点后,王某一方捡拾木棍前往现场,对方也纠集4名亲友,最终双方在厂区门口扭打在一起,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聚众斗殴的行为已触碰法律底线。

接手案件后,福清市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反复查阅卷宗,注意到一个细节:王某等人在案发后便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没等民警上门,就主动打电话向公安机关说明情况,在与民警联系后主动到派出所投案。

讯问4名少年时,检察官从他们局促的神态里读到的不是顽劣,而是青春期冲动犯错后的慌乱与懊悔——这起斗殴案,是青春期的莽撞与法律红线的碰撞。4名少年一个劲地说“后悔”——他们怕影响学业,怕给学校蒙羞,更怕让辛苦工作的父母失望。

经进一步核查发现,4名少年都没有前科劣迹,结合案件起因是偶发矛盾、可能判处有期徒刑1年以下刑罚的情节,拟“附条件不起诉”的思路在检察官的脑海中愈发清晰:法律不仅是惩罚的工具,更是教育的手段。惩罚从来都不是目的,帮助这些少年找回人生方向才是关键。

可难题也随之而来:检察机关在福清,学校和少年在西北地区,2000公里的距离,异地帮教如何落地?让4名少年来回跑,既耽误学习,又浪费司法资源。

于是,福清市检察院搭建“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帮教框架——和司法社工组成“线上帮教组”,每周通过视频连线开展工作:法治课上,检察官不仅用通俗语言解读法条,还结合类似案例告诉他们“约架的代价”;家庭教育指导时,检察官联合司法社工与家长深入交流“如何读懂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同时,该院聘请心理老师每周开展“一对一”疏导,帮4名少年解开心结,教他们用“沟通”代替“对抗”。

线下的“接力棒”,则交到学校手中。学校不仅安排老师当“跟踪联络员”,每周和4名少年谈心、记录他们的变化,并向检察院同步反馈动态,还主动联系社区,让他们参与公益实践。

在6个月考验期里,4名少年的变化悄然发生。曾经爱顶嘴的他们,会在视频里主动汇报学习进度;之前总说“不想读书”的他们,开始问老师“考大专要准备什么”。去年底,当学校老师带着4人到福清领取不起诉书时,他们手里捧着两面锦旗,青涩的声音里饱含真诚:“谢谢检察官姐姐,我们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个机会。”

更令人高兴的是,上个月学校传来消息:4名少年全部考上大专,其中3人还就读法律相关专业,开启了人生新阶段。学校老师发来的照片里,少年们拿着录取通知书,笑容灿烂。那一瞬间,承办检察官真切地意识到:他们办的不仅仅是案件,更是未成年人的人生和希望。

未检的办案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只有一次次不厌其烦的对话了解、一次次耐心细致的反馈沟通、一次次同心协力的帮教协作。“我们始终相信,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从来不是‘一放了之’,而是用专业和耐心,帮他们改正人生的‘错题’,让每一个曾经‘迷路’的少年,都能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标。”承办检察官说道。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