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耕五载结硕果 法治春雨润民心 ——三明市蹄疾步稳推进“八五”普法工作 如何让法治的种子在人民群众心中落地生根,让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信仰?自2021年“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三明市紧扣“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核心目标,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手段,坚持创新机制、靶向发力、普治融合,让法治信仰在三明革命老区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织密“普法”责任网 6月初,连续三场的行政执法人员学法考试,让全市行政执法人员直呼“过瘾”。参加考试的行政执法人员纷纷表示,“考试范围涵盖十余部法律法规,答完就知道哪些环节需要查漏补缺,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更高了。” 机制活则全局活。五年来,三明市坚持系统谋划、统筹布局,推动“八五”普法从“软任务”变为“硬指标”—— 2021年10月,市委、市政府将“八五”普法纳入全面依法治市总体布局,市委先后9次召开常委会及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专题研究法治建设,市政府在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将“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作为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基础性工作;市人大、市政协组织代表和委员围绕青少年法治教育、法治乡村建设、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等课题开展视察调研,推动解决普法阵地建设等实际问题;11个县(市、区)全部出台“八五”普法规划,“大普法”格局全面形成。 责任清单明,督导考核严。组建三明市“八五”普法讲师团,对50多家重点市直部门、单位按普法时间节点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将普法质效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对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不够到位的有关单位发出普法重点任务督办提示函,确保普法责任落地见效;依托“蒲公英”普法公益平台,记录全市554家单位的1800余场普法活动、1.9万小时普法时长,实现普法责任“可量化、可追踪”;在全省率先将法治督察纳入党委巡察,并对173个单位开展专项督察,以“真督实考”倒逼责任落实。 “关键少数”领学,“绝大多数”跟学。市委党校在各主体班先后开设80个法律课程和法治讲座,全市受训学员6200余人;组织全市行政执法人员7536人次参加执法资格考试,法治素养显著提升;市委依法治市办连续2年组织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开展三明市法治政府建设访谈活动……法治学习的热潮,在三明持续涌动澎湃。 让法治理念入脑入心 “我们公司有位老员工,还有几个月退休,自己主动提出申请,让公司辞退他,公司可以这样做吗?”“企业有一位患有重病的员工,病假期结束后迟迟没有来上班,单位应该如何处理?” 2024年5月,一场别开生面的“服务民营企业·蒲公英在普法”专项普法活动在永安市曹远工业园区开展,福建和其昌竹业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办主任罗显呈一路问、一路记。这场由永安市委依法治市办牵头、25名法律专家参与的“法治体检”,为园区企业提供了58条法律意见或建议,发放了1300余份资料。 “群众关心什么,普法就讲什么;群众在哪里,普法就到哪里”是三明“蒲公英”普法志愿者的共同信念。五年来,全市坚持“精准滴灌”,让法治文化融入烟火日常:在民法典宣传月,组织“蒲公英”志愿者进园区、进社区,通过“以案释法”、发放宣传单等方式讲解高空抛物、居住权等民生热点;发挥“律师蒲公英”普法志愿者服务团作用,针对民营企业需求开展“法治体检”2300余场;在青少年法治教育领域,建成176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持续开展“法治夏令营”“宪法晨读”“‘两法’乡村行”等活动,有效防范校园欺凌、性侵害等案件发生。 更值得关注的是,三明市还深挖本土文化资源,推动“朱子文化+法治”“客家文化+法治”深度融合。 “今后我不再上访了。”就在不久前,尤溪县坂面镇某村老上访户陈某紧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发出这样的感慨。此前10年,陈某因林地、祖屋等征迁补偿款未按其个人要求补偿到位多次上访,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尤溪县多部门组成调解专班,以“源头活水”追根溯源梳理诉求,用“宽容迁善”教育疏导纠偏认知,借“家和文化”联动亲族唤醒亲情,终促其签订息访承诺,实现矛盾圆满化解。 文能致远,法护根脉。五年来,三明市让法治文化“活”在百姓身边、“暖”进群众心里,开展骑行普法、法治书画展、法治文艺演出、法治沙龙、法治游园会等各类法治文化宣传活动1000多场次。 深耕“德法”融合路 “多亏了村里的‘法律明白人’,这些年矛盾调解效率高了,村民也更守法了。”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建宁县均口镇隆下村,村支书宁千德在感恩亭欣喜地说道。近年来,该村以“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为起点,通过推行“积分制”,将普法学习与文明创建、民生福祉紧密挂钩,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村民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成了远近闻名的“法治示范村”。 文明的城市,必定是法治的城市。而普治融合,正是三明市推动“八五”普法走深走实的关键路径。五年来,三明市坚持“普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将法治建设与基层治理、文明创建深度融合—— 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抓手,对15个全国、100个全省示范村(社区)实行亮牌管理、动态考核,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建成351个法治宣传阵地,将法治元素嵌入文化广场、村史馆等公共空间,让群众“出门见法、抬头学法”。 实施《三明市公共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遵法守法纳入“市民文明积分”体系,通过“道德讲堂”“文明实践站”普及法律知识;在矛盾纠纷化解中,推行“法治议事”“以案促改”,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普法依法治理相互赋能。 将培养使用“法律明白人”纳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印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学法用法示范户”培养攻坚方案》。全市现有“法律明白人”23426名,其中“法治带头人”10998名,巾帼“法律明白人”8459人。他们用“乡音土话”讲法律、用“家长里短”化矛盾,成为群众身边的“法治顾问”。 一条条强有力的举措,一次次便民利民的司法服务、一场场真情为民的普法活动……五年来,全市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33800多件,成功率达99.6%。2024年12月全省群众安全感调查中,三明各项指标排名均位居前列,成绩斐然。其中,矛盾调处满意率、执法工作满意率、道路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治理成效好评率三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群众安全感率达99.273%,位居全省第二;扫黑除恶满意率为99.487%,位居全省第三。 “普法不是完成任务,而是播种希望。”三明市司法局二级调研员梁宣养说。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