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警十二载,他把异乡守成了故乡 ——记华安县公安局湖林派出所民警丁浩 华安县公安局湖林派出所民警丁浩来自安徽舒城,他总带着憨厚灿烂的笑容,说着一口地道流利的闽南语,让人看不出“外乡人”的影子。在华安县湖林乡,无论是婆媳矛盾、邻里纠纷,还是急难愁盼问题,大家都爱找这位警官。 从警12载,丁浩扎根漳州市偏远基层派出所,用闽南话打破警民之间的“语言墙”与“心墙”,以最质朴的方式走进乡亲的心里。他从曾经的“外来客”变成了乡亲口中亲切的“咱厝郎(自己人)”。 融入:成为“咱厝郎” 12年前,丁浩初到漳州这片异乡,他曾在调解现场因听不懂方言成了“木头人”。如今,他却能以一句地道的闽南农谚“惊蛰茶,卡贵金(惊蛰的茶,比金子还贵)”,劝解老茶农。这背后,源于他跟着村口阿嬷一字一句学方言。哪怕有时他被笑作“鸭仔听雷(鸭子听雷,比喻听不懂)”也不放弃。 2024年9月,西陂村2户邻里因砌台阶发生争执,双方举着锄头对峙。丁浩果断拾起墙角的卷尺隔开2人,并耐心询问原委。 原来,村民老李为方便出入,欲在菜园旁砌台阶,但需经过邻居王某家的平台,王某认为会弄脏自家平台。为防止双方矛盾升级,丁浩联合司法所采取“背对背”调解方式,援引“六尺巷”典故寓教于理,他一边劝解“邻里互助虽好,但不能影响他人生活”,一边持卷尺细细丈量。最终双方各退一步,握手言和。 这把卷尺,如今已成了丁浩的“调解法器”:丈量蜂箱与农药喷雾的安全间距,勘验茶山纠纷的百年地界……湖林乡司法所的调解员李顺水常说:“阿浩办案像泡茶,法理是滚水,人情是茶香。” 夕阳西下,丁浩常坐在老榕树下,倾听民声,在磨旧的民情笔记上添新注。他总说:“调解不是断是非,是帮乡亲把日子织成网。”石桥头的连理榕又添新枝,丁浩的闽南话仍带着些许安徽腔,但那茶谚中蕴藏的智慧,已随晨昏之间的卷尺声,生根成林。 守护:做好“贴心人” 在湖林乡群众心中,丁浩不仅是“会讲本地话的警官”,更是危急时可靠的“贴心人”。 2024年5月的一个傍晚,一对兄妹哭着冲进派出所,说和父亲来探亲,却在集市走散。值班的丁浩蹲下身,用闽南话柔声安抚道:“恁莫惊,挖帮恁找阿爸(别怕,我帮你们找爸爸)”。丁浩递上温水和面包时,留意到女孩嘟囔着“阿公厝门口有棵龙眼树(爷爷家门口有棵龙眼树)”。凭借有限信息,丁浩迅速走访周边、启动村广播和微信群。不到一小时,就在西陂村口找到焦急寻子的陈先生。 群众的急难愁盼,丁浩从不怠慢。今年8月11日,陈女士匆匆赶到湖林派出所,称自家鸡舍屋顶被一根掉落的木头砸破。接到求助后,丁浩立即赶到现场查看,凭借经验和线索,他迅速锁定并还原了真相——同村黄先生运木头时,不慎碰到电线,导致木头掉落。丁浩联合司法所现场展开调解,黄先生了解情况后当即诚恳道歉,并主动承诺更换瓦片,陈女士满意而归。一场可能发生的邻里积怨,顷刻消解。 从紧急寻人到纠纷化解,丁浩的担当体现在每一个为民服务的瞬间。每逢雨季,丁浩便组织警力排查易积水、塌方地段。今年以来,他带队巡查12处地质灾害点、28个低洼路段,排除隐患43处,避免3起山体滑坡险情,守护着沿线300余户人家的安全。 “辖区警务千头万绪,群众点滴小事里有安危冷暖。被群众需要,是我最大的动力。”丁浩如是说。 预警:当好“吹哨人” 丁浩不仅是百姓的“贴心人”,更是敏锐的“吹哨人”,他总是在群众被骗前吹响预警号角。 丁浩的民情笔记里夹着张泛黄的地图,上面圈满的红色标记并非诈骗案件高发区,而是潜在的反诈预警点。他把反诈工作比作“织网”:“既要网眼密,挡住骗子的刀,又要经纬柔,兜住乡亲的心。” 2024年8月14日下午,辖区青年小陈疑似受“高薪诱惑”,准备外出打工,他跟父母要了几万元后便出发了。得知情况后,丁浩火速赶到小陈家中,向其父母取得小陈的微信联系方式,并通过微信视频对小陈极力劝阻。“阿弟恁聪明,敢呷轻信探大钱(小弟你这么聪明,怎会轻信赚大钱的话)?”丁浩联合小陈的父母循循善诱,耐心劝导。经反复劝解,小陈幡然醒悟,退票返家。 今年1月19日,丁浩接到辖区林女士可能被骗的预警,他一边拨打电话,一边冲向林女士的公司。当时,林女士正准备发送验证码转账。“阿姐且慢!这是‘虎神’来叼咱厝钱(大姐等等,这是骗子要骗我们家里的钱)!”丁浩情急之下脱口而出的方言,让沉浸在诈骗话术中的林女士猛然清醒。事后,林女士给丁浩送上手写感谢信:“丁警官的闽南话比炭焙铁观音更暖人心。” 如今,榕树下的反诈茶桌又添新故事,丁浩把最新骗术编成4句闽南语:“网络情是虚,高利甜如蜜,捂住钱袋子,平安过大年。”他的反诈广播车驶过三十六弯盘山道,轮胎缝里嵌着茶籽和山泥,喇叭声惊起山中鸟,也惊醒了乡亲手机里的春天。乡里老人常说:“阿浩的眼睛像火眼金睛,照得见魑魅魍魉。”丁浩却谦逊笑道:“哪有什么火眼金睛,只要把乡亲的苦乐都记在心里,自然看得出骗局的陷阱。” 如今走进湖林乡,问起丁浩,村民无不称赞:“阿浩做事贴心,讲话暖心!”生活上的关心提醒,闽南语的普法宣传……丁浩用双脚丈量民情,用乡音倾注真心,把皖南人的朴实和闽南人的热忱,融成了这座警民连心桥上最坚实的墩基。桥下的水长流,桥上的故事未完;而丁浩的笔记本上,又一页新的注脚正在落下……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