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田荔城法院北高法庭从追求“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 以情解法,让家事纠纷止于庭前 近年来,莆田荔城法院北高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探索“调+撤”的纠纷化解模式,着力推动形成服务靠前、多元共治、高效便捷的纠纷化解格局,从追求“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 “想留在爸爸和姐姐身边……”近日,9岁的小张坐在椅子上,面对法官的询问,小声但清晰地回答。这一句童稚回答的背后,承载着一场从内蒙古草原到南方小城跨越千里的牵挂。 2022年,小张的父母离异,法院判决小张的姐姐由父亲抚养,小张则由母亲抚养。然而判决之后,小张与姐姐却一直随着父亲在遥远的内蒙古生活学习。 小张母亲思子心切,曾尝试要回孩子,但因孩子抵触、路途遥远,双方疲惫不堪。如今,小张已长大,其父亲决意诉请变更抚养权,希望让姐弟俩在熟悉的环境里相伴成长。考虑到小张远在内蒙古,只有“五一”假期才能短暂回乡,经办法官决定将这个关键的询问安排在假期。“小张,在内蒙古和爸爸、姐姐一起生活,开心吗?”经办法官的声音轻柔。“嗯!开心!”小张用力点点头,眼睛也亮了起来。“那如果让你选择,你心里最想在哪里生活呢?”经办法官的问话虽然直接,但也更为慎重。“我想留在内蒙古,和爸爸姐姐爷爷在一起。”小张抬起头,眼神坚定地回答。这句带着童真的肺腑之言,清晰地表达了他的意愿,也成了法官后续调解工作中最核心的考量因素。 经办法官深知,变更抚养权牵动的是母子亲情,仅凭孩子的意愿和一纸判决,未必能真正解开母亲的心结,化解潜在的后续矛盾。调解,才是弥合裂痕、实现最优解的关键。他立即安排了与被告进行一场面对面的调解。法官的劝导,逐渐融化了母亲心中的冰封,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形式抚养权”的执着,或许正成了孩子快乐成长的阻碍。“您说得对……孩子在那边习惯了,有姐姐陪伴,只要他开心就好……我同意变更。”笔尖落在调解协议书上,这薄薄的一纸文书,承载的不仅是一次抚养权的变更,更是一位母亲在法官智慧调解下,对母爱做出的最深沉的理解,爱他,便是尊重孩子的世界,放手,让孩子更好地飞翔。调解工作并非简单的“和稀泥”,其核心价值在于“案结事了人和”。 近年来,北高法庭将温情司法理念贯穿于审判全流程,在涉及保障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权益时,以更强担当、更实举措,传递“司法温情”,撑起“法治晴空”,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2024年以来,北高法庭受理家事纠纷案件共计245件,调解率达32.2%。 不久前,北高法庭的调解室内,空气凝滞。长桌两侧,同根同源的两家人,此刻却壁垒分明。 林某一方眉头紧锁,叶某这边脸色铁青。争吵的焦点,是三间因拆迁而“身价”陡增的商铺以及一纸尘封多年的合同。“白纸黑字!当年你亲口答应将三间商铺中的一间让给我的丈夫!”林某声音颤抖,强压悲愤,“我的丈夫,你的亲弟弟,车祸瘫痪多年,最后人走了……这笔钱是我们家最后的一点依靠。”叶某抹了把脸,声音沙哑却激动,“当年阿弟出事,我心如刀绞!看他瘫痪在床,侄女年纪尚小,我签那份合同,是为了照顾你们,但那只是让,不是卖,况且商铺涉及多个股东权益,我自己没法做决定。”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争执起来,眼看情绪即将失控,法官连忙安抚双方的情绪。法官深知此案情、理、法错综交织,一纸判决或许能定分,但必定止不了争,更可能让本就贫苦交加的家庭雪上加霜。 为此,经办法官启动多元解纷机制,联系镇村组织相关负责人、人民调解委员会、村中较有名望的宗族长辈召开联席会,了解案件争议的背景情况、掌握双方的诉求争议点,并充分研判案情、制定调解方案。“叶先生,这份合同双方签字认可,具有法律效力。”法官从法理层面出发,依据相关的证据材料细心地向双方当事人阐明该起纠纷所涉及的法律规范。同时,法官还与乡贤、调解员一起,从情理层面耐心劝解,法官与调解员一起引导林某换位思考,回忆家庭互助的温情点滴,耐心化解两家人的对立情绪,并尝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经过法官和调解员的耐心释法说理后,两家人慢慢冷静下来,就商铺拆迁安置权益的分配方案达成一致。一场因拆迁款而起的风暴,在情与法的交织疏导下渐渐平息。 近年来,北高法庭坚持多元解纷模式,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对当地情况较为熟悉的优势,精准找到双方矛盾焦点,通过开展联席会等方式对案件进行分析研判,充分考虑法律规定与人文情怀,前移解纷关口,共同协力寻求最优解纷办法,助力从源头化解纠纷,努力做到案结事了。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