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9-12 11:32:37

三明两级法院打造家事审判新“枫”景

作者:本报记者 彭冬晴 通讯员 魏正雄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以绣花功夫守护万家灯火

——三明两级法院打造家事审判新“枫”景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事纠纷的妥善化解,关乎民生福祉与社会和谐。近年来,三明两级法院立足家事审判职能,聚焦“矛盾预防、柔性化解、亲情修复”三大关键,以“法理+情理”双管齐下的方式精准发力,化解千钧,用司法温度守护万家灯火。

亲情为桥 分家不分亲

继承纠纷,总裹着财产分割的“硬核”与亲情割裂的“柔软”,常成难以根治的“家庭矛盾顽疾”。2024年底,三元区的陈甲与陈乙兄妹俩因父母遗产分割问题对簿公堂。这场矛盾的核心,源于多套房产的权属认定与继承比例。

陈甲诉称,父母生前为供妹妹陈乙在外地读书,将房产登记在陈乙名下,该房产实为父母出资购买,属遗产范畴。陈乙对哥哥陈甲的诉求避而不应,始终未出面。

一审判决后,陈乙上诉,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承办法官迟建文翻看着案卷,没有急于敲响法槌,而是从“证据链”与“情感线”双轨切入,查看《赡养协议书》等证据,核实房产购买背景及父母生前意愿。

“唯有从情理出发,才能真正消弭兄妹隔阂。”迟建文主动找陈甲了解情况,陈甲提及“妹妹是在自己的背上长大的”,并在迟建文的引导下回忆起父母忙碌时兄妹相依的过往。交谈结束后,陈甲意识到妹妹始终回避见面,或许也藏着“见面不知从何说起”的愧疚。

最终,迟建文结合证据与亲情,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明确房产继承比例,既维护了合法权益,又修复了兄妹亲情。

“遗产纠纷审的是物,理的是情。”迟建文坦言,家事案件的核心从不是简单的“分对错”,而是通过法律手段明确权利义务、以情感疏导消弭对立,让“对簿”变“对心”。2023年以来,三明两级法院始终秉承柔性化解家庭矛盾纠纷司法理念,共审结涉继承纠纷案件1185件,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化人,在化解矛盾的同时修复家庭关系,做到法结、心结双化解。 

与法“童”行 护“未”向未来

“目前孩子开朗了很多,变得更加自信了。”不久前,接到承办法官迟建文打来的电话,林某这样回答。

此前,林某与吴某因婚前了解不足、婚后聚少离多,矛盾逐渐激化。林某起诉离婚时,最大的诉求是“让儿子随自己生活”。而吴某以自己长期在外经商为由,否认亲子关系。

一审判决后,吴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期间,迟建文不仅列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要点,更以“父母之爱”为切入点,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并当场展示孩子的成长照片。吴某看着孩子那和自己如出一辙、从襁褓到蹒跚学步的模样,态度逐渐软化。最终,双方达成离婚协议,孩子随林某生活,吴某承诺按时支付抚养费。

“离婚案件不能只停留在法律层面裁决,孩子失家后不能再失爱。”迟建文介绍说。多年来,三明两级法院在家事审判中始终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通过心理疏导、亲子互动等方式,减少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同时,持续开展“与法‘童’行 守护‘未’来”行动,共建“红领巾法治课堂”,依托法治副校长、辅导员等,按照学校个性化需求定制普法菜单,主动到辖区中小学展播普法短视频、举办模拟法庭活动等,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引入思政课堂。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从来不是法院一家的“独角戏”,而是需要社会各方协同、共同发力。三明两级法院探索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封存、附条件缓刑、圆桌审判、社会观护等特色机制,同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未成年被告人的回访帮教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事实孤儿”司法救助和帮扶措施,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得到全程司法救助。

“刚柔”并济 解亲情之结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古人一句叹息,道尽世间最痛的遗憾。更令人揪心的是另一种“错位”:父母尚在,子女却以“忙”为借口、以“压力”为托词,把赡养责任推给岁月。

“罗法官,我们两口子带大他们三兄弟不容易,其实就是希望他们逢年过节回来看看我们。”2023年11月,80岁的张爷爷拉着宁化法院执行法官罗斌的手,道出埋藏在心底的愿望。

这是一起跨越十年的赡养费纠纷。张爷爷夫妇有3个儿子,2013年法院判决3个儿子每人每月支付220元赡养费,但张甲、张乙长期懈怠履行。2023年,老人申请强制执行时,罗斌发现兄弟俩账户内有存款,却没有直接扣划。因为他注意到,老人真正需要的不是强制付款,而是子女陪伴。

于是,罗斌多次联系张甲、张乙,得知他们家庭矛盾的症结所在:原来,张甲、张乙一直觉得父母偏心,从小只对张丙上心。为解开一家人多年的“心结”,罗斌化身“亲情调解员”,用“百善孝为先”的道理、父母养育的艰辛,一点点融化兄弟俩的心结。最终,张甲、张乙放下心中芥蒂,与张丙一同答应会常回家看看。

“赡养纠纷,既要用‘刚’确保老人权益,更要用‘柔’修复亲情裂痕。”罗斌在办案手记里写道。如今,张爷爷夫妇的银行卡上,赡养费准时到账;饭桌上,三兄弟的笑声又回来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我们会用实践证明,只要用心、用情、用法,再难的家事也能‘软着陆’。”三明中院少年与家事庭庭长郑景上表示,三明两级法院将继续深化“柔性司法”实践,以更专业的审判、更温暖的关怀,护佑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宁,让“家和万事兴”的传统美德在法治土壤生根发芽。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