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未成年人保护领域依赖“等待线索上门”的被动局面,让不少侵害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如今,一套覆盖漳州全市的“未成年人医疗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正以科技力量打破这一困境。从“等线索”到“主动找线索”,近年来,漳州市检察机关用数字化手段为未成年人安全筑起一道看不见的“防护网”,让强制报告制度真正运转起来,守护每一颗童心。 几年前,漳州某地发生一起涉及性侵未成年人的案件,医疗机构发现疑似侵害线索后没有及时报告,导致关键证据灭失,侦查陷入被动。这样的困境并非个例。近年来,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往往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未成年被害人或因恐惧不敢发声,或因认知不足不懂求助,而部分强制报告责任主体又存在履职疏漏,最终导致“预防难、发现难、取证难”成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突出痛点。正是这起令人揪心的案例,让漳州市检察院坚定了用科技破解难题的决心。 痛点之下,漳州市检察院选择主动破局。2023年2月,该院将漳浦县作为首个试点,联合当地医疗机构搭建起“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数字监督平台”。不同于传统依赖人工排查的模式,这个平台的核心在于“数据跑路”——医疗机构开放数据端口后,未成年人的就诊信息会实时同步至平台,让风险线索不再“隐身”。 “我们梳理了性侵、家暴、校园欺凌等常见侵害行为的特征,结合医学诊断标准、损伤鉴定规范,给平台设定了‘智能研判规则’。”漳浦县检察院办案人员介绍,只要就诊数据中出现符合风险特征的信息,平台就会自动触发预警,第一时间将线索推送给检察官,实现“线索找上门”的主动监督。 更关键的是,平台还打通了检察、公安等部门的办案数据壁垒。“比如平台监测到涉未成年人相关信息后,会先启动线索核查与识别流程,待线索明确后发起预警。预警触发后,系统会自动比对公安机关是否已立案、医疗机构是否履行了报告义务,有效避免线索因信息不通畅而石沉大海。”办案人员说,线索从发现到处理的全流程都会同步录入系统,每一步进展都清晰可查,确保监督闭环。 在线索移送环节,公安机关接到线索后及时开展调查核实,七日内会将初查情况书面反馈检察院;在关爱救助环节,民政局、关工委、妇联、团委等单位依据职责,协助开展调查评估、心理干预、经济救助、医疗救治等保护措施,各部门各司其职、衔接顺畅。 截至目前,根据试点平台已核查出的线索,共立案10起刑事案件,促成30起受伤害的未成年人得到赔偿,相关违法行为人受到行政处罚;6份检察建议直指宾馆违规接待未成年人、酒馆向未成年人售酒等问题,还有11名未成年被害人获得了心理救助服务或家庭教育指导。 漳浦试点的成功,让“数字赋能未检”有了向全市推广的底气。今年3月,漳州市检察院联合市卫健委出台专项通知,将漳浦的经验升级为“未成年人医疗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在全市范围推广落地。 按照要求,漳州各县(区)卫健部门需定期归集辖区医疗机构的未成年人诊疗数据,统一移送同级检察院。检察官通过模型对这些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精准识别风险线索,让科技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我们将持续优化模型算法,推动更多未成年人保护相关部门实现信息互通、协同联动,织就一张‘看得见风险、管得住隐患、护得住童心’的全方位安全防护网,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更安全的天空。”漳州市检察院未检部门检察官说。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