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9-12 11:32:37

​永春县探索基层善治新路径

作者:本报记者 肖赣 通讯员 郑建发   来源:   责任编辑:

永春县探索基层善治新路径——

法护银龄 情暖夕阳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日益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永春县老龄化率达19.66%,位居泉州市第二。面对老年人法律需求增多、涉老诈骗频发等现实挑战,近年来,永春县积极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创新实施“法护银龄”工程,打造“夕阳红蒲公英”品牌,探索出一条法治助老、基层善治的新路径。

法治守护

筑牢权益保障网

电信网络诈骗、财产纠纷、赡养维权等问题逐渐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永春县从老年人最迫切的法律需求出发,系统推进“法护银龄”工程。以苏坑镇嵩溪村、石鼓镇凤美村、岵山镇三个示范点为引领,带动全县法律服务资源向老年群体倾斜。该工程聚焦防诈反骗、遗嘱继承、赡养纠纷等高发领域,通过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多种途径,切实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与合法权益。

永春县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健全三项机制——组织领导机制、清单化服务机制和“夕阳红”积分激励机制。通过跨部门联席会议整合资源,印发《“法护银龄”品牌创建实施方案》,明确服务内容与标准。特别为高龄、残疾等特定群体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提供“电话预约—上门受理—优先指派”的“一站式”服务,让法律服务更加贴心高效。

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组建“夕阳红蒲公英”志愿队,推行积分管理制度,鼓励老年人通过参与法治活动兑换生活服务,有效提升其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阵地前移

实现普法“零距离”

为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永春县创新推出“场景+普法”模式,将法治元素融入长者食堂、老年活动中心等日常场所。例如,岵山镇铺下村在“长者食堂”开展餐前法治宣传,发放反诈资料和小礼品,实现“食法结合、寓教于餐”;苏坑镇嵩溪村成立“桑榆调解团”,选拔7名威望高、善沟通的老人担任调解员,为老年“蒲公英”志愿者颁发聘书,用“长者智慧”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11件;石鼓镇凤美村用乡音讲法、用身边事释理,推动老年人从“被动听法”向“主动学法”深度转变,迄今已惠及超过6500名老年人。

此外,永春县司法局推动建成泉州市首个村级“夕阳红蒲公英”普法驿站、银龄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漫道等实体阵地,借助门球赛、法治文艺汇演、方言广播剧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法律知识更“活”更“暖”。

银发赋能

激发治理新动能

为充分发挥老年人社会经验丰富、群众威信高的优势,永春县积极培育“银发调解队”“桑榆调解团”等老年调解组织,吸引退休法官、教师、干部等参与涉老纠纷调解,采取“喝茶聊天”“讲情讲理”等柔性方式,高效化解家庭、邻里矛盾。据统计,今年以来岵山、石鼓、苏坑三镇已成功调解纠纷36起,同比下降31%。

通过组建县、乡镇、村三级“夕阳红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队,永春县实现法治服务“常在线、不打烊”。志愿者深入村居开展“反电诈敲门行动”“蒲公英课堂”等专项活动,提供法律咨询、情绪疏导、矛盾调解等多维服务,推动形成“事前预防—事中调解—事后维权”的全链条保障机制。

此外,永春县推动老年人从“普法对象”转变为“普法主力”,鼓励“五老”人员(老法官、老检察官、老警官、老律师、老干部)加入普法队伍,用乡音乡艺讲述法治故事,让普法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自“法护银龄”工程实施以来,永春县老年人受骗率同比下降41%,涉老纠纷调解成功率显著提高,老年人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明显增强。“苏坑经验”“凤美村模式”等示范案例,为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和法治乡村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永春县以法治力量守护“夕阳红”,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与安全感,更探索出“银发力量”反哺基层治理的新机制,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乐贡献了坚实的法治智慧。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