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潮而动 向海而宣 ——连江县“海上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队伍全力落实“八五”普法工作 在连江县安凯乡蜿蜒的海岸线上,活跃着一抹特别的“蔚蓝”。他们迎着海风骄阳,清理海漂垃圾;他们操着亲切乡音,开展普法宣传;他们深入渔港码头,化解渔家纠纷——他们是连江县司法局精心培育的“海上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队伍,以法治之名,默默守护着这片碧海银滩。 在安凯乡,普法工作遵循着独特的“潮汐节奏”。当休渔的号角吹响,或是渔船补给间隙,便成了“海上蒲公英”开展法治宣传的“黄金窗口”。他们巧妙运用“碎片时间”,让码头变身普法课堂,以渔船作为移动讲台,开设别具一格的“海上普法讲堂”。 “潮汐决定了渔民的作息,也决定了我们普法的节奏。”安凯司法所所长陈钰这样总结他们的工作方法。 “渔民朋友们,休渔期间违规出海,不仅危险,还会面临法律处罚呀!”针对许多渔民文化程度不高、对法律条文理解有限的情况,“海上蒲公英”队员们用当地方言,把《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的“大道理”转化为渔民听得懂、记得住的“家常话”。 今年7月,安凯乡“海上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队的“普法小艇”再次驶入渔港。志愿者手持喇叭,向正在休渔的渔民详细讲解海上安全生产法规,并结合近期案例,讲解相关条款。现场渔民纷纷表示,“这样的普法我们很喜欢,听得懂、用得上。” “海上蒲公英”志愿服务队针对休渔期不同群体的法治需求,精心设计并推出“普法三部曲”,面向渔民、儿童和老人三类群体精准发力。对渔民群体,重点加强安全生产、海洋环境保护和渔业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对儿童,则牢牢抓住学校主阵地,通过5月民法典学习班会、12月宪法主题活动等形式,将法治教育融入日常学习;对村中老人,志愿者则采取入户讲解、发放宣传册等方式,用乡音乡情传递法治温暖。“八五”普法以来,安凯司法所共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25场,法律进乡村活动50余场,覆盖人群7500余人次。 更具创新性的是,“海上蒲公英”开设“渔工子女暑托班”法治课堂,既解决渔工家庭暑期“看护难”的痛点,又通过模拟法庭、法治手工课等趣味方式,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规则意识的种子,实现“小手牵大手”,带动全家学法的良好效果。 “海上蒲公英”志愿者不仅止于口头宣传,更将法治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他们与乡环保工作者密切协作,定期分组深入同心村、沙澳村等地的海岸线,顶着烈日开展集中清理行动。一次次的弯腰捡拾、合力搬运,换来了海岸带环境卫生的有效改善,让法治宣传变得更加“可见可感”。 在保障渔业生产法治安全方面,“海上蒲公英”积极与村委会、渔业部门联动,推动将海洋环保普法写入村规民约,在渔民安全培训中嵌入法律知识必修章节。通过村里广播、宣传栏等阵地,定期推送环保法规和垃圾分类知识。 同时,为提高普法专业水平,“海上蒲公英”注重自我提升,通过专题培训打造出一批精通政策、善于释法说理、能及时化解矛盾的“法律明白人”,让服务更专业、更贴心。 在纠纷化解方面,“海上蒲公英”持续擦亮“渔快调”公共法律服务品牌,创新打造“三步走”调解法,有效实现“小事不出船,大事不出村”。截至目前,“海上蒲公英”协同司法所已成功调解涵盖工资拖欠、渔船租赁等类型纠纷47件,240万元调解金额悉数兑现。 迎着海风,沐着骄阳,踏着潮汐。这支“海上蒲公英”普法志愿队正用脚步丈量海岸线,用乡音传递法治温度,让法治的种子如蒲公英般飘进渔家院落,飞入渔民心中,在这片蔚蓝的海疆落地生根,绽放安宁与和谐之花。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