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传统农村到法治乡村 ——连江县丹阳镇新洋村探索“党建+法治+治理”新模式 连江县丹阳镇东南部的新洋村,是一片蕴藏红色基因、焕发时代活力的热土。近年来,新洋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将民主法治建设作为“稳定器”和“助推器”,积极探索“党建+法治+治理”新模式。该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称号,实现从传统农业村到法治乡村的美丽蜕变。 筑牢制度根基 构建法治乡村“四梁八柱” 新洋村深知,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坚实的制度为基础。为此,新洋村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通过落实村两委成员党建培训等活动,强化党员干部思想武装。 在此基础上,村两委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依托村务公开栏、微信群、村民代表大会等渠道,实现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全程公开、透明运行,让基层民主规范有序。 “在村里,要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管。”新洋村党支部书记陈义煌表示。 该村党组织还牵头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邀请法律顾问全程参与,确保内容合法、程序民主、执行有力,让村规民约成为村民的行为规范,推动村务管理更加法治化、规范化。同时,充分发挥村务监督机构作用,对村级重大事项、财务收支、项目建设等进行实时监督,筑牢基层民主监督防线。 此外,新洋村立足村情,传承红色基因,持续推进“夯实根基”工程,探索出“学传统,重礼仪”“学乡贤,树正气”“讲道理,化纠纷”“讲奉献,促和谐”的“两学两讲”社会治理新模式,将法治建设与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挥乡贤、老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法治精神融入村民日常生活。 践行“枫桥经验” 激活基层治理“末梢神经” 近年来,新洋村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多元治理的调解新格局,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2023年,连江县某中学一名学生在新洋村贝里蟹谷景区参加研学活动时意外摔倒,导致口腔及牙齿严重受伤。学生家长与景区、保险公司因赔偿问题引发纠纷。 了解情况后,设立在景区的“蒲公英”普法消费维权站和村医及时介入调解。“蒲公英”志愿者耐心引导当事人先咨询专业医疗机构,村医跟进了解相关治疗费用标准。同时,维权站启动“司警村联动”机制,司法所结合案情释法明理,派出所民警维持秩序,村居工作人员从情理角度疏导。最终,各方达成一致意见,景区当场履行赔偿义务,保险公司给付赔偿款,纠纷圆满解决。“还好有维权站及时介入,矛盾才能得到调解。”新洋村贝里蟹谷景区负责人感慨地说。 “蒲公英”普法消费维权站整合了村法律顾问、市场监管部门、司法所以及村法律明白人等多方力量,组建起一支专业高效的普法志愿者队伍。他们快速响应、现场调处各类消费纠纷,不仅有力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进一步优化了景区的营商环境,提升“贝里蟹谷”的品牌形象与美誉度,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景区,矛盾不留隐患”。 此外,新洋村注重挖掘本地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依托“两学两讲”社会新治理模式,邀请德高望重的乡贤、老党员、老军人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他们凭借深厚的乡土情谊和受人敬重的威望,以“拉家常、讲情理、普法理”的方式,巧妙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赓续红色血脉中“团结互助、公道正派”的精神,成为乡村和谐的“稳定器”。近年来,该村共化解矛盾纠纷33起,化解率达100%,且纠纷呈逐年下降趋势。 深化全民普法 播撒法治信仰“蒲公英”种子 4月26日,新洋村组织福安市实验中学的850名学生走进新洋研学基地,在朱子文化讲堂聆听法治讲座,在普法长廊学习法律知识,在手抄报画布绘就法治心声……这是新洋村将法治教育融入研学实践的生动场景,也是该村创新普法工作的缩影。 新洋村既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陈清畴、陈发炎等革命先辈的故乡,也是朱子文化传承地。立足这一独特优势,该村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有机结合,在新洋研学基地打造禁毒普法宣传馆,成立“蒲公英国学润法”普法志愿者队伍,并通过国学讲堂、法治讲堂、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形式,融合朱子文化宣传法治理念,传播法律知识。 新洋村将普法教育作为民主法治建设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推动法律知识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飞入千家万户,在全村生根发芽。走在新洋村,法治文化随处可见。文化广场的法治文化宣传栏、村道旁的普法标语、贝里蟹谷景区的普法标牌等,构成一道道亮丽的法治风景线。 同时,为推进普法工作深入开展,新洋村成立了以新洋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两委、老党员、各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的“八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普法年度工作计划;大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打造群众身边的法治宣传队伍。 此外,村两委还结合国家宪法日、民法典宣传月、禁毒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党群服务中心、研学基地、贝里蟹谷景区等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普法宣传活动,让法治意识融入村民日常生活。今年以来,新洋村共举办各类普法宣传活动16场次,参与群众和学生达1.5万余人次。 法治兴则乡村兴,法治强则乡村强。如今的新洋村,民主议事氛围日益浓厚,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乡风文明和谐向善,产业发展蒸蒸日上……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