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瘫痪在床的伤者遇上“身无分文”的肇事者,平和法院展开司法救助和温情调解—— 九年执行困局终破冰 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让本就贫困的两个家庭雪上加霜;一份无法兑现的赔偿判决书,成了横亘在两者之间长达9年的心结。 一边是瘫痪在床的伤者张某花,苦苦等待救命的赔偿款;一边是“身无分文”,同样挣扎在生存线的肇事者张某光,面对80万元巨款徒呼无奈。当冰冷的“执行不能”困境遇上司法为民的炽热初心,平和县人民法院执行干警用心融化坚冰,联合多方力量,以司法救助先行解困、温情调解分期履行的创新方式,最终让这场横跨九年的赔偿纠纷圆满落幕,也让两个困境家庭重新触摸到生活暖意。 事故之殇 9年前的一次事故,彻底改写了两个家庭的命运轨迹。 2016年7月17日,在平和县的一条乡间道路上,张某光无证驾驶无牌照二轮摩托车,撞上行人张某花。事故发生后,张某花身受重伤,失去劳作能力。张某花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事故后只能卧床,让这个本就艰难的家庭越发困顿。 2018年6月,平和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张某光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赔偿张某花各项损失80万余元。 判决书带来一线希望,却又转瞬即逝。2019年1月,当张某花家属怀揣判决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冰冷的现实给了他们沉重一击——经法院执行人员多次查询,张某光名下银行账户空空如也,无房产、无车辆,无任何可供执行变现的财产。 张某光出狱后,面对执行人员,他无力道:“我真的没钱,不是不想赔……”张某光家庭本就拮据,经历牢狱之灾后更是一贫如洗,筹措数万元尚且艰难,遑论80万元巨款。 一边是卧病在床的伤者对救命钱的急切渴求,一边是确无履行能力、深陷泥潭的肇事者,案件陷入典型的“执行不能”僵局。强制执行的传统手段,在此刻显得苍白无力,两个困顿家庭在赔偿拉锯中双双难受。 困局之冰 面对看似无解的“死局”,平和法院执行干警没有选择机械地“终本结案”,一放了之。他们深知,一纸冰冷的终结裁定,无法抚平两个家庭的创伤,更违背“司法为民”的初心。于是从2019年至2022年,一千多个日夜,执行干警的身影一次次出现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穿梭于两个家庭之间,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与难处。 面对张某花一家的断炊之危,执行干警及时伸出援手,为其申请、发放司法救助金。这笔“救命钱”虽无法覆盖全部赔偿,却缓解了张某花一家最紧迫的医疗与生存压力,让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感受到一缕司法暖意,也为后续调解奠定信任基础。 对于张某光一家,执行干警的沟通既讲法律威严,更重情理感化。干警多次上门,不仅督促履行,还坐下倾听张某光及其家人的实际困难,引导他们深刻认识到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与社会道义。 “赔偿是对过往错误的担当,更是让两家人重新站起来的起点。”执行干警语重心长,一次次真诚的沟通,逐渐消融了张某光心中的抗拒。 此外,为打破僵局,平和法院还联合案件当事人所在地的村委会干部、司法所调解员以及当地有威望的热心人士,共同组成调解工作专班。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反复在两家奔走,搭建沟通桥梁,探寻双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和解之暖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执行干警3年多不舍昼夜的奔波、司法救助的及时温暖、多元调解力量的渗透,终于让横亘在两家之间的坚冰开始松动、融化。 张某花一家感受到法院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执着和张某光并非恶意逃避的态度;张某光一家也在调解专班的引导下,逐渐克服畏难情绪,鼓起勇气面对责任,积极寻求亲友帮助筹措资金。 随后,调解专班趁热打铁,组织双方进行多轮坦诚、深入的协商。最终,一个可行性方案浮出水面:张某光分期履行赔偿款项总额,根据其实际偿还能力确定每期金额与时限;张某花及家人体谅对方困境,自愿放弃部分迟延履行利息。 这一方案既保障了张某花的核心权益,又给了张某光喘息和履行的空间,让赔偿从“不可能”变为“可持续”。双方均表示认可该方案。 近期,随着最后一笔款项到账,这笔拖欠了9年的赔偿款终于全部结清。拿到最后一笔赔偿款时,张某花的家人红了眼眶,握着执行干警的手反复道谢。张某光也长舒了一口气:“压在心头这么多年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这场跨越9年的纠纷,在平和法院执行干警的执着与坚守中画上句号,两个被不幸和债务长期缠绕的家庭,终于在这一刻卸下沉重的枷锁。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