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西监狱创新推出“三步、五法、七举措”工作体系—— 为迷航的灵魂“精准导航” 近年来,闽西监狱坚持以改造人为宗旨,探索科学化、专业化、人性化的教育矫治新模式,创新推出“三步、五法、七举措”的全链条工作体系,实现对罪犯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想引导、行为纠偏与人格重塑,教育改造工作的精准性与实效性得到显著提升。 准确画像 “三步”体系奠定根基 教育矫治工作中,知人是前提,识人是基础。近年来,闽西监狱在对罪犯全面、客观、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构建“三步”体系,为后续分类施教与个性化矫治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和事实依据。 在第一步罪犯危险性评估环节,监狱运用专业心理量表和评估工具,对新入监罪犯开展系统性筛查,评估内容涵盖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犯罪动机、处事方式及性格特质等多个维度。通过科学评估准确识别具有高暴力倾向、脱逃风险或自伤自残倾向的重点人员,实现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控,保障监管秩序稳定。 完成危险性评估后,监狱进入第二步改造难度测试,在前期评估基础上进一步研判罪犯改造难易程度,重点评估悔罪意识、接受改造的意愿、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及融入社会的可能性等因素,依据测试结果对罪犯进行初步分类,明确改造关键点与难点,为制定差异化矫治方案提供方向,让资源投入更具针对性。 第三步则是开展健康体检与疾病认知评估。身心健康是罪犯接受改造的物质基础,监狱不仅为罪犯组织全面身体检查,掌握罹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人员的身体状况,更着重了解他们对自身疾病的心理状态与认知水平,判断其是积极面对配合治疗,还是悲观绝望,甚至以此抗拒改造,这一评估既保障罪犯基本医疗权益,也为后续开展心理疏导和生命教育提供重要依据。 凭借“三步”体系,闽西监狱为每一名罪犯绘制出立体化个人画像,实现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世界、从历史过往到现实表现的全方位洞察,推动教育矫治工作告别“一刀切”的粗放模式,迈入“一人一策”的精细化管理新阶段。 靶向发力 “五法”模式破解难题 基于“三步”体系形成的精准画像,闽西监狱创造性提出“五法”管教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罪犯的特质和需求,采取差异化干预策略和管理重点,实现“对症下药”。 针对反社会型、偏执型等存在严重人格障碍的罪犯,常规感化教育收效甚微,监狱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强调纪律刚性约束。在管理中注重及时、公正处理其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避免因认知扭曲导致矛盾升级,通过严格、规范且可预期的监管环境,逐步遏制其破坏性行为模式,为更深层次教育创造条件。 面对因不服法院判决心存芥蒂、将社会矛盾带入监狱的罪犯,监狱明确职责边界,不越权处理狱外法律事务以避免矛盾迁移。同时,民警适时提供法律咨询途径与建议,引导其通过法定申诉渠道理性表达诉求,促使其将主要精力聚焦于遵守监规纪律和接受现实改造,防止因诉求无门产生消极对抗或情绪淤积。 对于对监狱内部管理、处遇、考核等方面存不满、认为处理不公的罪犯,监狱建立“监区——监狱”两级矛盾调解机构,畅通诉求反映渠道,确保罪犯有话可诉、有理可辩。调解人员深入调查还原事实,以公正态度明确答复处理,从根源消除误解与怨气,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营造公平的改造环境。 对于身患重病的罪犯,监狱在保障其及时有效医疗救治的同时,格外注重人文关怀。民警在日常生活中多方面关心体贴,通过谈心谈话舒缓其因疾病产生的焦虑、恐惧与悲观情绪,帮助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让其感受政府与社会的温暖,增强接受改造的主动性与配合度。 而针对改造意愿较强、风险较低的大部分一般罪犯,监狱则以助力其自我提升和未来发展为重心,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其在文化学习、职业技能培训、兴趣爱好发展等方面的合理需求,激发内在向上动力,促进自我成长,为其顺利回归社会、成为守法公民筑牢基础。 “五法”并施,充分体现闽西监狱管教工作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既有严格管理的雷霆手段,也有关怀帮扶的暖意柔情,确保各项措施精准触达不同罪犯的“痛点”与“痒点”。 系统推进 “七举措”构建矫治网络 为确保教育矫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长效,闽西监狱整合资源,系统实施七项核心举措,将集体教育与个性化教育、行为规范与心理疏导、文化熏陶与体能锻炼紧密结合。 在团队建设上,监狱以监区为单位整合民警力量,引入社会心理专家构建专业化矫治团队,并普遍推广“321”心理矫治模式,通过3个心理互助员、2位民警与1位心理专家的配合,快速干预罪犯心理问题、疏导负面情绪,助力培养健康心态。 在矛盾化解方面,监狱深化两级矛盾调解机制,确保小事不出监区、大事不出监狱,杜绝矛盾搁置发酵,彰显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决心与能力。 法治教育宣传环节,监狱持续开展宪法、刑法、监狱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借助案例教学、法律讲座等形式,帮助罪犯明确权利义务,树立纪律与法治观念,学会用法治思维解决纠纷,摒弃暴力陋习。 行为管理上,监狱严格规范罪犯一日改造规程,从起床、整理内务、劳动学习到熄灯就寝全程管控,通过日复一日的强化,助其改掉懒散邋遢等恶习,养成令行禁止、整洁守时的好习惯。 文化熏陶层面,监狱引入闽西客家文化、木偶戏、剪纸等非遗项目,组织书法、绘画、音乐、阅读等兴趣小组,充实罪犯精神世界,让其在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感受美育,在技能学习中收获成就感、提升自我价值。 思想引导工作中,民警定期与罪犯开展一对一个性化教育谈话,以尊重和关心为基础交流,纠正错误认知、引导价值观、开展生命教育并规划未来人生,助力罪犯培养健全人格、实现内在转变。 体能锻炼方面,监狱科学组织广播操、球类、田径等运动,既帮助罪犯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增强体质,又培养其规则意识、竞争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塑造积极阳光心态。 如今,闽西监狱教育矫治工作成效显著,监狱内违规违纪事件大降,改造氛围向好,罪犯学习积极性、劳动热情及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升,更助力罪犯刑满后融入社会,降低再犯罪风险,为社会治安稳定发力。这一实践展现闽西监狱工作从“管得住”到“改造好”的转变,凸显法治文明与人文关怀融合。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