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9-25 12:09:21

福鼎:“边界148”品牌激活省际治理新动能

作者:本报记者 余凌云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一条分水关分隔闽浙两省,一座连心桥却让福鼎与浙江苍南、泰顺两地紧密相连。在这片省际交界区域,不同的省籍、政策与风俗曾让社会治理面临重重挑战。福鼎市司法局立足地域特色,创新打造“边界148”品牌,推出以调解、普法、法律援助三轮驱动的一体化法律服务模式,有效破解了省际边界治理难题。通过建立联防联调机制、打造特色普法阵地、构建法律援助协作网络,福鼎不仅化解了大量跨省纠纷,更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使“闽浙一家亲”的理念在边界地区蔚然成风,为省际边界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实践经验。

调解创新:省际联防联调化解边界纠纷

“企业和员工都信任我们,调解过程中,我们注重的是建立互信、明确责任,最终让大家心服口服。”8月29日,在贯岭镇综治中心调解室内,金牌调解员陈锡鹤这样对记者说道。他刚刚成功调解一起跨省工伤赔偿案件,再次彰显了闽浙边界联防联调机制的有效性。

2024年10月17日,货车司机林某班在苍南某厂区送货时意外摔伤。这起工伤赔偿纠纷因涉及闽浙两省,调解工作面临管辖衔接、标准差异等挑战。陈锡鹤采用“背对背”调解法,既安抚工人情绪,引导合理诉求,又向企业明晰法律责任,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公司承担全部医疗费2.4万元,支付补偿金2.1万元和二次手术费1万元,保险理赔权益归公司所有。签字后当场转账,纠纷圆满化解。

这一案例是福鼎市司法局“边界148”品牌创建中调解工作的生动实践。贯岭镇作为“福鼎北大门”,与浙江苍南、泰顺接壤。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和工业园区建设推进,省际经济交往日益密切,矛盾纠纷也随之增多。为应对这一挑战,2019年,福鼎市司法局与苍南、泰顺两地司法局携手,联合成立“闽浙毗邻地区人民调解联防联调中心”,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协作机制。三地共同确立“矛盾共管、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联合调处”原则,坚持“四不共识”——宣传不分界线、防范不分界线、信息通报不讲时间、协作调处不讲条件。

“我们牢固树立‘边界稳,全市稳;边境安,邻界安’的调解理念,坚持‘调防结合,重在联防’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高效能的矛盾纠纷联防联调新格局。”福鼎市司法局局长陈加仁表示,通过建立健全联席会议、综合调处、领导包案等六大工作机制,确保了矛盾纠纷快速有效化解。

机制创新是联防联调工作的生命力所在。针对海上纠纷化解难题,福鼎市沙埕镇、前岐镇与苍南县霞关镇、沿浦镇四镇创新推出“一端连线,多端参与”远程联调模式,通过视频连线实现“海地联动”,让群众“只进一扇门、一次不用跑”就能解决跨省纠纷。贯岭司法所针对园区浙商企业集中的特点,重点加强工伤纠纷调处,多次联合苍南桥墩司法所成功调解重大工伤案件。

在调解队伍建设方面,2021年贯岭镇创新成立“栀子花调解队”,由福鼎贯岭、泰顺彭溪、苍南桥墩三地司法所、派出所、妇联、村居的优秀女性工作人员组成。这支以福鼎市花命名的调解队,充分发挥女性特有的共情力、亲和力和细致观察力的优势,在调解中既解决问题,更注重修复关系。在一起跨省婚姻家庭纠纷中,夫妻双方因孩子探视问题发生激烈冲突,调解队联合妇联、派出所女民警共同调解,从情理法三个方面入手,最终促成双方签订了详细的探视协议。近5年来,“栀子花调解队”已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涉及金额570余万元。

为了更好地推动调解工作,福鼎市还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共享和资源联动机制。通过建立QQ群、微信工作群、视频对接交流系统等方式,实现毗邻地区矛盾纠纷信息联网共享;定期举办人民调解员培训班,相互选派人员参加对方的培训会或调解观摩会,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这些举措确保了双边联防调解工作“联得紧,推得动,抓得实”,为边界地区的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普法联动:文化融合营造边界法治新风尚

一条车头溪,分隔闽浙两省;一座法治连心桥,又让福鼎叠石乡车头村与浙江泰顺彭溪镇车头村紧紧相连。

福鼎市叠石乡车头村与浙江省泰顺县彭溪镇车头村仅一水之隔,以车头溪为界,形成“一村跨两省”的独特格局。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田地、房子互相“插花”,在干部群众心中早已形成“闽浙两车头,边界一家亲”的共识。

叠石乡车头村唐书记指着溪畔的法治公园告诉记者:“自从建了这个法治公园和连心桥,村民们茶余饭后都爱来这里坐坐,看看法治宣传栏,读读法律知识。现在大家的法治意识明显提高了,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用法律解决。”他说,近年来车头村通过福鼎与浙江共建的闽浙边界法治乡村走廊,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村民们的法律素养显著提升。

“我们村已经连续三年实现‘三个零’:零上访、零案件、零邪教。”唐书记自豪地说。漫步在车头村整洁的村道上,法治元素随处可见,法治文化广场上,孩子们在嬉戏玩耍时也能读到通俗易懂的法律小知识;法治长廊下,老人们一边纳凉一边讨论着最近学习的民法典条文;农家院落外,图文并茂的法治宣传语让过往行人忍不住驻足观看。

这个生动场景正是福鼎市创新开展普法工作的缩影。近年来,福鼎市司法局以创建“边界148”品牌为契机,大力推进闽浙边界法治乡村走廊建设,通过与浙江苍南、泰顺两县司法局签署《共建闽浙边界法治乡村走廊框架协议》,在边界村居建设了一批法治文化阵地。除了车头村法治公园,还在分水关村打造法治文化广场,在库口村建设生态法治公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法治风景线。

普法工作要深入人心,就必须创新形式。福鼎市巧妙地将民俗文化与传统艺术融入普法宣传,吸纳“嘭嘭鼓”、布袋戏等民间艺人加入“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队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在贯岭镇,普法志愿者用当地方言演唱法治山歌;在叠石乡,“我在库口等你”网红法治打卡点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在栀子花节等特色活动中,法治宣传与文化活动相得益彰。

机制创新是普法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福鼎市建立了多部门联动的普法平台,推动边界司法所与浙江同行定期联合举办法治宣传活动。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时间节点,闽浙两省司法所联合开展普法,针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常见问题现场答疑。目前,福鼎已在35个边界村居成立普法志愿者联盟,培育“法律明白人”156名,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

经过持续努力,福鼎边界普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边界乡镇矛盾纠纷数下降22.8%,调解成功率达100%,车头村先后获得“平安建设工作突出集体”“宁德市文明村”等多项荣誉。

法援协作:跨省维权打通服务最后公里

“浙江和福建的政策、赔偿标准都不同。”福建惠尔(福鼎)律师事务所孙晓晓律师在8月29日的座谈会上如是说。她进一步解释,在工伤认定、社会保险缴纳等方面,两省存在显著差异。比如,福建省规定即使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了不缴纳社保的协议,员工仍可要求经济补偿,而浙江省则不支持这一诉求。这样的政策差异,给跨省务工人员的维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困难。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需求,2025年5月8日,福鼎市司法局与苍南县司法局共同签署了《浙闽边界(苍南-福鼎)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开创了省际边界法律援助的新模式。

该协作机制明确了两地共同组建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法律服务团,服务范围涵盖法律咨询、受援条件审查、案件调查取证、非诉讼调解等事项。机制运行3个多月来,已成功协作办理两起典型案件。

其中一起刑事案件中,福鼎籍受援人因涉嫌开设赌场罪被羁押于苍南县看守所。福鼎市法律援助中心接到求助后,第一时间与苍南中心取得联系,通过线上方式快速转交申请材料,及时为受援人提供了专业法律援助。案件开庭后,受援人及家属对法援律师的服务表示十分满意。

另一起民事案件更是体现了协作机制的高效便捷。一名在苍南县务工的福鼎籍受援人因交通事故受伤,需要通过确认劳动关系之诉来认定工伤。苍南中心请求福鼎中心协作审查受援条件,福鼎中心创新采用线上扫描件方式,在一日内就完成了协作事项,极大缩短了办理时间。

福鼎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表示,协作机制最重要的突破在于“立足鼎苍地域实际,探索省际边界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新模式”。通过建立“经济审查互认、程序流转顺畅、经费保障明确”的协作体系,有效促进了两地法律援助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在具体实施中,协作机制明确了“受托方办结案件后,委托方应按照受理地省级司法行政部门与财政部门联合规定的标准,向受托方支付必要的办案补贴”的经费保障原则,解决了跨省协作中最棘手的经费结算问题。

“最大的价值在于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协同作战。”福鼎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这样评价协作机制的意义。通过整合两地法律援助资源,将地理上的“省际壁垒”转化为协作上的“省际合力”,既节省了群众奔波的成本,也提升了援助效率,最终确保受援人获得同样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目前,两地共同组建的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法律服务团已经发挥重要作用。虽然两省援助平台系统信息共享还不够健全,跨省法援案件的律师指派、委托手续还在进一步探索中,但已经办理的案件充分证明了这一机制的生命力和实效性。

随着协作机制的持续完善,闽浙边界的群众将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跨区域法律援助服务,真正实现“法律面前,省界不是障碍”的服务理念。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