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小切口” 下足“绣花功” ——三明市沙县区人民法院以更优司法供给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案件虽小,关系却大。近年来,三明市沙县区人民法院立足“小切口”、做好“大文章”,通过司法建议守护“她权益”、入驻综治中心实现“最多跑一地”、护航小吃产业解急难愁盼问题,让法治真正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制发建议守护“她权益” “外嫁女”的权益保障,曾是沙县区部分乡村的“老大难”问题。2024年3月,沙县法院在审理王某某诉某村委会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纠纷一案时发现,王某某虽户籍在本村、未在他处享受保障,却因“外嫁女”身份被拒发15600元集体收益款。尽管法院最终调解促成村委会支付款项,但类似纠纷在沙县区并非个例。村集体以“村规民约”“已出嫁”等为由,拒绝向“外嫁女”及其子女分配征地补偿款,甚至出现法院判决后仍不执行的现象。 “这类纠纷不仅消耗司法资源,更伤了村民和气。”承办法官介绍说。为推动源头治理,该院依法向相关村委会发出《关于加强“外嫁女”权益保障的司法建议书》,从“履行生效判决义务”“保障同等分配权利”“区分处理未决纠纷”“加强普法宣传”四方面提出具体建议,明确要求村集体不得因性别剥夺村民权益,不得“两头占”或“两头空”。 这份“带温度”的司法建议,是沙县法院以司法之力守护妇女权益的一个生动体现。近年来,该院继续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联动,更好地开展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形成工作合力,构建全方面、多维度、宽领域的妇女儿童“保护网”。紧抓“三八”妇女节、国际反家庭暴力日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圩天集中宣传、专题讲座、广场咨询、入户宣传、调解培训等普法宣传活动200多场次。 入驻综治中心解民忧 “现在开庭!”4月1日,沙县区综治中心速裁法庭内,随着法槌敲响,一起因房屋漏水引发的侵权责任纠纷通过“综治中心+速裁”联动机制得以高效化解。 此前,楼上住户刘某因装修导致防水层破损,渗水致使楼下张某家中墙面、家具等多处受损。张某多次索赔未果,遂采取阻挠刘某入住的方式维权,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刘某遂将张某诉至法院,要求排除妨碍;张某提出反诉,要求赔偿损失。案件流转至综治中心后,驻点法官没有就案办案,而是深入现场实地勘验,准确梳理出损害赔偿和排除妨碍两个争议焦点,并联合特邀调解员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法官采取“背对背+面对面”方式,一方面向刘某释明其应承担的侵权责任,另一方面对张某阻挠入住的不当行为予以批评教育,引导其依法维权。最终,双方达成“一揽子”调解协议:刘某当场赔偿张某损失,张某承诺不再阻挠刘某入住。两起纠纷得以一次性实质化解,有效避免了“案生案”。 这得益于沙县法院构建的“综治中心+速裁”联动解纷机制。近年来,法院将司法服务关口前移,在区综治中心设立速裁法庭,对物业、家事、相邻关系等民生纠纷实施“精准分诊、专项化解”。同时,该院积极探索“法院+综治中心”基层治理新模式,出台“一中心一法官”机制,向乡镇综治中心线上派驻42名干警,方便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我们推行‘现场勘验+情绪疏导’‘背对背+面对面’等调解法,力求矛盾‘一站式’化解。”驻点法官谢远忠介绍,该机制运行以来,沙县法院累计通过综治中心平台受理并成功化解各类基层矛盾纠纷600多件,其中涉民生纠纷调解成功率达60.86%,群众回访满意率超过98.5%,实现了将大量矛盾预防在源头、化解在基层的良好效果。 护航小吃产业“金名片” 作为“中国小吃之乡”,沙县区共有6万多名小吃从业者活跃在全国各地,小吃产业年产值超550亿元。守护这一“富民产业”,是沙县法院的民生“必答题”。 2024年10月,沙县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涉小吃业主合同纠纷案。 罗某经营一家小吃店,从沙县某小吃配料店处陆续购买小吃配料。因罗某未支付货款,沙县某小吃配料店多次催讨未果后将罗某起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与双方当事人沟通,深入了解案情。经承办法官梳理案件后,认为该案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清晰,为减少当事人的诉累,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承办法官组织双方进行在线调解协商。 调解过程中,法官采取“背对背”“面对面”相结合的调解方式,一方面向罗某释明相关法规和违约后果,另一方面耐心引导沙县某小吃配料店换位思考,体谅理解罗某因运营不善而存在的困难。在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约定罗某于2024年12月底前一次性向沙县某小吃配料店支付货款3万元。随着罗某将货款支付完毕,该起纠纷顺利化解。 立足“小切口”,做优“大服务”。沙县法院始终将司法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聚焦小吃业主权益保障,构建起“预防+调解+审判”的全链条护航机制。针对小吃业主异地经营多等特点,该院开辟绿色通道,组建专业解纷团队,推广“在线诉讼+异步审理”模式,近3年来累计办结涉小吃产业合同纠纷、劳务争议等案件2967件,其中调撤成功2018件。通过编写企业全流程法律风险防范指南、开展送法入企入群等精准服务,有效降低业主诉讼成本,以务实司法守护好沙县小吃的“金名片”。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