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9-26 12:16:48

特色警务守护“慢城”安宁

作者:本报记者 余凌云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柘荣公安创新构建“全局一个巡防处警中心”一竿子到底的巡防处警模式,彻底打破警种壁垒和指挥层级,推动警务模式从“静态待命”向“主动预防”深刻变革——

秋夜的柘荣县,龙溪河水倒映着温润的月色,东狮山在暮色中静默矗立。山前的东狮山广场上,音乐悠扬、人影绰绰——这边是踏着节拍起舞的人群,那边是追逐嬉戏的孩童;盘山栈道如丝带环绕,盏盏夜灯与散步市民的笑语相伴,处处洋溢着一派祥和欢乐的景象。

与广场仅一路之隔,柘荣县公安局大楼灯火通明,夜色中警徽肃穆,与东狮山的轮廓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安宁与守护相得益彰的秋夜画卷。这份融入日常的安心,源于一道无形却坚实的安全防线。

2023年以来,柘荣县公安局创新构建“巡防处警一体化”预防警务机制,聚焦动态治安形势,深化“情指行”改革,打造立体化、智能化的现代巡防体系。该模式通过优化指挥调度与应急响应,实现警力前置、快速处置,显著提升了社会面动态掌控能力。如今,“警察就在身边、平安就在眼前”已成为群众的真切感受。

机制创新:从静态待命到动态防控

柘荣,闽东山坳里的“中国慢城”“中国长寿之乡”,全县八成人口集中于城关,“小县大城关”的特点对社会治安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警力配置固化、响应层级多、处置效能不高等问题曾是制约公安工作现代化的瓶颈。面对基础设施和警务能力的相对滞后局面,柘荣公安发扬“柘荣现象”精神,以“弱鸟先飞”的意识和“滴水穿石”的韧劲,开启了一场深刻的预防警务机制变革。

“我们的痛点在于总警力人数少,机关和一线实战警力总量都很少,而机关民警长期脱离一线实战,更导致技能生疏。就像有的老同志说的,‘现在枪拿给我,让我自己装我都装不好’。”柘荣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坦言,传统的静态待命模式难以适应动态复杂的社会治安环境。正是这种直面问题、勇于革新的担当,推动柘荣公安踏上奋起直追自我革新之路。

变革始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2023年8月,面对警力紧缺的现实问题,柘荣县公安局以“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改革为牵引,整合盘活巡特警、交警、派出所和局机关科室警力,创新构建“全局一个巡防处警中心”一竿子到底的巡防处警模式,彻底打破警种壁垒和指挥层级,推动警务模式从“静态待命”向“主动预防”深刻变革。

“巡防处警一体化”机制的核心在于前瞻布防、主动干预,通过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和快速响应机制,实现巡防一体化部署、警力一体化统筹、现场处置一体化联动、应急处突一体化响应,在风险发生前提前介入、在隐患萌芽时及时消除,完成社会治安治理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防控的根本性转变。该机制依托每日警情分析研判,精准绘制“警情地图”,让警力部署彻底告别“凭经验、拍脑袋”,真正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勤务围绕警情转”。指挥体系的高度扁平化,使得预警信息得以自动生成、处置指令得以一键直达街面巡防单元,警情平均流转时间缩短40%,核心区域“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达标率100%。

如今,每日5个巡防组、20名警力,以“车巡+步巡+视频巡”三结合模式,24小时穿梭于大街小巷。高峰时段定点值守,平峰时段动态巡线,重点区域全覆盖,防控力量全可视,应急响应全时域,一套集警力、巡防、处置、应急于一体的立体化、多维化动态治安防控新体系已然成型。

2023年8月推出“巡防处警一体化”预防警务以来,2024年1月至8月全县刑事警情、治安警情、交通警情分别同比下降60%、12.8%、2.3%;2025年1月至8月,全县刑事警情、治安警情、交通警情分别同比下降40.89%、46.1%、15.39%。

实战成效:化危机于萌芽状态

历经实战淬炼,“巡防处警一体化”机制的优势与韧性,在一次次化险为夷的战斗中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协同处置重大警情。2024年6月9日凌晨2时,龙溪河畔,一名醉酒男子将匕首抵在自己脖颈,情绪崩溃,以死相逼要求女友复合。现场寒光闪闪,气氛窒息。巡特警反恐大队民警火速赶到,一面温情攻心:“聊聊你女朋友吧,你们怎么认识的?”持续一个多小时的安抚,逐渐稀释着现场的紧张;一面暗中合围,形成处置阵型。就在男子沉浸于痛苦回忆而分神的刹那,处置人员如离弦之箭瞬间突进,“铛”的一声,匕首应声落地,生命被成功挽回到安全彼岸。整个处置过程,启动的是重大风险预案,指挥中心同步调度多方力量协同配合,实现了化险为夷。

——联动服务民生需求。“巡防处警一体化”不仅是处置警情,更是服务民生的重要平台。2025年4月8日,巡防处警中心连续处置两起老人救助警情:上午9时,太宁南巷老人低血糖晕倒,巡逻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用温水化开巧克力为其补充糖分,协同赶来的120将其送医。“民警的前期处置非常及时和专业!”现场急救医生表示,“低血糖患者得到快速糖分补充,为后续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匆匆赶到的家属连连道谢:“我们平时上班,最担心的就是老人独自在家出意外,幸亏有你们!”

两小时后,体育场门口又有老人迷路,民警通过警务通人脸识别系统迅速确认身份,专车护送其回家。看到民警将老人安然送回,家属又惊又喜:“正着急不知道该上哪儿找呢!你们就直接送到家了,太感谢了!”这样的暖心场景已成为常态。2024年,该中心累计救助老人217名,并通过建立“易走失人员数据库”,将工作做在前头,开展预防性巡访500余次,真正实现了源头预防风险。

——联防守护校园安全。机制的威力更体现在事前防范。在柘荣县各中小学门口,每日上下学高峰,“警爸警妈护学岗”已成为一道独特风景。43名民警家长在护送自家孩子后,转身便穿上警服维持秩序,有效提高了重点时段校园门口的“见警率”和“管事率”,这项创新举措将安全守护真正嵌入校园日常。2024年,通过巡防提前排查整改校园周边安全隐患14处,涉校重大警情“零发生”。

能力建设:锻造过硬公安铁军

任何先进的机制,最终要靠人来执行。柘荣县公安局深谙此道,将能力建设作为“巡防处警一体化”的根基。

针对部分民警存在的技能短板,柘荣县公安局启动全警能力提升计划,系统化推进实战化训练体系建设。由政工室统筹规划,巡特警反恐大队具体组织实施,建立起常态化、制度化练兵机制。训练课程设置注重实战导向,涵盖公务用枪规范操作、标准化接处警流程、巡逻盘查要点、群众工作方法以及各类常见警情处置规范等重点内容;同时着眼于提升多警种协同作战能力,组织开展针对驾车冲撞、刀斧砍杀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实兵实装综合演练……2023年以来,累计组织实施各类轮训班次8期,参训民辅警达510余人次,全面提升了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置能力。

8月4日,一场模拟群众溺水的水上应急救援演练在龙溪河紧张展开。“报告指挥中心,杨家盛游泳基地位置发现落水群众,请求立即救援!”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呼叫。霎时间,警航办飞手操控无人机迅速升空,在高空精准锁定“落水者”位置。“抛投救生设备!”指挥员一声令下,无人机将救生圈准确空投至目标区域,“溺水者请保持镇静,救援人员马上到达!”无人机的喊话声在空中回荡。

与此同时,水面救援组驾驶冲锋舟破浪疾驰。“注意水流方向,保持船体稳定!”现场指挥员不断提醒。救援队员纵身跃入水中,快速游向“落水者”,熟练地为其套上救生设备。岸上,医疗救护组早已严阵以待,急救设备一应俱全。这种最大限度模拟真实场景的训练,确保了一线民辅警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从机制创新到实战检验,再到能力锻造,“巡防处警一体化”机制已成为柘荣公安践行“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目标的重要载体,为闽东山城的万家灯火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平安防线”。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