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声中的“小海贝” ——东山县检察院守护未成年人成长的温暖故事 东山岛的海边,贝壳静静躺在沙与浪之间。它们不起眼,却自有一种力量——外壳抵得住风浪,内里护得住柔软。东山县检察院的“小海贝”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团队,便取名于此。他们像海贝守护珍珠一般,以法律为屏障,以关怀为滋养,挽救走偏的少年,陪伴他们磨砺成珠、走向光明。 在校生小李一直对计算机技术充满热情。然而在2025年3月,他出于一时冲动与好奇,偶然学会了传播木马病毒,并将其投放到70多台电脑中。尽管未造成实际经济损失,但这一行为已触犯法律。 “小海贝”团队没有立即启动司法程序,而是先委托司法社工深入家庭了解情况。他们发现,小李的父母平日管教严厉,孩子很少有机会外出,网络成了他情绪的出口。于是,检察官一次次与小李谈心,既严肃厘清法律边界,也耐心疏导他的情绪。团队还安排他参与修缮公物、清理海滩、普法宣传等公益劳动,让他在行动中学会责任与回报。 得知小李想参加职教高考,团队积极联系本地职业学校的观护帮教基地,为他定制计算机培训计划,辅助复习迎考。最终,检察院依法向小李送达《不起诉决定书》,让他卸下心理包袱、专注备考。 案件办结,关怀持续。团队继续联系学校和社工组织,为其父母提供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并发出《督促监护令》,帮助这个家庭调整沟通方式、改善氛围。在长期回访与动态帮教下,小李不仅考上了大学,也逐渐走出阴霾,实现人生的蜕变。 “原来一句玩笑、一次孤立,可能对别人造成那么大的伤害……”2025年9月,东山县文昌中学的学生在演完校园欺凌防治主题情景剧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场情景剧,出自“小海贝”团队与县教育局联合推出的“法治护航,青春同行”普法舞台剧创作活动。不同于传统“你讲我听”的普法方式,活动鼓励学生自编自演,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传播。许多学生通过戏剧体会情感与法律的关系,进而影响家庭、带动社会,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普法新生态。 团队并未止步于线下。他们开拓数字普法领域,创办《海贝普法频道》视频号,围绕兼职诈骗防范、网络安全、未成年人保护等热点,将真实案例与法律知识融入短视频。内容轻松有趣,使用社会热点和网络流行语,累计阅读量已突破20万。 “常有学生反馈,法律知识好像‘悄悄进了脑子’。”检察干警笑着说道。令人欣慰的是,不少老师和家长也成为频道的忠实观众,在互动中提升了法治意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种子,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播进年轻的心田。 团队还依托漳州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东山中心)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站,推动法治教育成为学生社会实践必修课。以此启动的“万人普法”计划已开展线下宣讲142场,覆盖15所学校、超十万名学生。 “春晖学堂”由东山县检察院联合县政法委、教育局、妇联等多部门共同打造,通过公益课堂、家教咨询、下乡入户、送教进校等方式,为全县家庭提供精准家庭教育指导。截至目前,该项目已举办讲座10场,覆盖家长2000人次。团队还专门为渔民家庭开设教育沙龙,解决“开渔期监护真空”的难题。 “小海贝”团队还创新推出“海贝传音”亲子沟通栏目,邀请涉案未成年人及其父母走进录音棚,以“背对背”的形式录制心里话,帮助双方表达那些面对面难以开口的情感。很多家庭借此打破隔阂,重建亲情。 检察官们也将法治保护延伸至校园每个角落。通过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检察院与学校建立长期协作机制。法治副校长定期入校沟通,协助制定校园欺凌处理预案,协调心理辅导、转学调班等事项,切实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团队还广泛凝聚社会力量,组建“1+N”普法联盟,整合妇联、教育、公安、学校等多方资源,通过对教师、妇联干部、社工等进行系统培训,提升整个社区的未成年人保护意识。同时组织巡特警基地开放日、检察办案区体验、主题绘画比赛等沉浸式活动,增强法治教育的参与感和实效性。 运行以来,“小海贝”团队共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200余场,覆盖15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受益学生超过6万人。团队获评市级“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巾帼文明岗”,团队中的一名干警荣获全市“最美春蕾安全员”称号。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