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得再远,根永远在这里 ——闽清县检察院以公益诉讼守护侨乡文化根脉 20世纪初,黄乃裳、刘家洙等人带领千余人分三批前往马来西亚诗巫进行垦殖,黄乃裳先生一生都在探索着一条独特的救国之路,刘家洙先生带领乡亲在祖国危难之际变卖家产捐给祖国抗日,两位侨领还动员了一大批华侨青年回国救亡。据统计,在福州市闽清县有着涉侨历史建筑23处、侨捐公益财产191处。如何保护好侨厝、如何守护好传承,成为闽清县检察院重点关注的问题。 闽清县检察院先行先试,创新“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双轨并行模式,运用于黄乃裳黄乃模墓园的保护。黄乃裳于1924年逝世,享年76岁。当地根据风俗,于1949年黄乃裳诞辰100周年举行公葬,闽清华侨及当地乡亲都前来相送。“我那时候才上五年级,我是看着黄乃裳的棺椁轻轻放置于黄乃模衣冠冢旁与其合葬,每个人都献了花,驻足良久。”黄乃裳后代黄贤祖回忆先辈事迹时,眼中闪烁着自豪之光,虽已87岁高龄,但说到此事仍铮铮有声。据黄贤祖介绍,黄乃模是黄乃裳的弟弟,更是在著名的黄海海战中英勇牺牲的致远舰副管带。“以前听老人们说,黄乃模与致远舰全舰船员无一人逃生,在被鱼雷击中之时,全体面跪祖国,向祖国拜别,事迹英勇震撼。”黄贤祖说话时嘴唇微颤。 至此,黄乃裳、黄乃模两兄弟一人葬于闽清绿水青山间,一人永远沉睡于祖国的浩瀚海洋中,山海相望。他们交相辉映的爱国主义、利他精神堪称后世楷模,而两兄弟的墓园前刻着“无忝尔祖”四字,告诫后辈们不要遗忘了先辈的精神。 2023年3月,闽清县检察院针对黄乃裳黄乃模墓园存在的疏于修缮、管护不到位等问题,成立涉侨文物专项保护跨部门办案组,对文物周边情况进行调查取证,形成全方位影像数据资料。同年6月,召开公开听证会,听取海外侨胞及相关专业部门建议,依法发出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推动墓园修缮。同年8月,在修缮后开展“回头看”行动,形成全方位守护闭环。在此基础上,该院还主动将公益诉讼与法治进校园相融合,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法治”活动,将文化传承落到实处。 一厝破局开新例,万侨归心护故椽。在通过公益诉讼实现个案“破局”的基础上,为将保护范围从点上修复扩展到面上治理,闽清县检察院于今年3月4日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福建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运用“公益诉讼+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模式,以“讲好身边华侨故事”为切入点,系统推进华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搭建海内外情感交流桥梁。围绕华侨历史文化资源整体性保护,向相关部门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并通过督促落实会、回访座谈等方式推动整改落地见效:推动编制《侨史侨厝汇编》,健全保护机制,加强侨捐资产管理;在县人大、政协、侨联支持下,推动包括黄乃裳故居等侨厝、坂东黄乃裳纪念馆(旧馆)以及坂东镇涉侨村道与纪念碑在内的共8处侨乡历史载体的修缮工作,让侨乡记忆得以延续。 “过山、过海,不忘祖。”砂罗越彭城刘氏公会秘书长兼团长刘锦虎如是说,“如今,侨厝被守护得好,便是让乡愁有了依归,我们更想带孩子们常回家看看。”9月19日,闽清县检察院联合县法院、县侨联在坂东宏琳厝举办侨乡文化保护活动,侨领刘家洙的后辈们在刘锦虎的组织下集体返乡,此次返乡祭祖活动深刻阐释着何为“走得再远,根永远在这里”。 “守护侨乡文化根脉,就是传承源远流长的福建海洋文化,就是在讲好闽人与海洋相拥逐梦的故事。”闽清县检察院负责人如是说。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