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9-29 15:07:33

走近东山县公安局铜陵派出所民警廖旭秋

作者:本报记者 蔡欣利 通讯员 杨伟耘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从警33年,他用温情架起三座“桥”

——走近东山县公安局铜陵派出所民警廖旭秋

清晨六点,东山县铜陵老街在晨光中渐渐苏醒。菜市场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小贩抬着从后井码头刚运来的海鲜,空气里弥漫着海风的咸湿气息。东山县公安局铜陵派出所副所长廖旭秋推开派出所大门,带队开始巡逻……

从警33年,廖旭秋曾在刑侦和禁毒一线奋战18年,之后扎根于东山县的基层派出所,一干又是15年。今年55岁的他,已成为街坊邻里熟悉的“老廖”。巡逻的路上,群众的招呼声不断,他点头回应,话音里总带着暖意。工作岗位几经变动,但他从警的初心,始终未变。

“警察的肩章,扛的是平安,也是人心。”这是廖旭秋对职责的理解。他认为,每一次调解、每一次帮扶、每一起案件的处理,都是在人心里架“桥”:一边是法理,一边是情理,而桥的正中央,稳稳站立着的,是一名警察的良心。

用“情理法”搭起“连心桥”

“刚从刑侦调到社区民警岗位,确实很不习惯。以前只管破案,现在要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处理许多零零碎碎、家长里短的事。”问起初到基层是否适应,廖旭秋笑着说。

15年里,廖旭秋日复一日面对的,是居民生活中最真实的纷扰与难题。

今年8月17日清晨,廖旭秋骑着电动车穿过喧闹的早市,拐进一片老旧居民区,警服被汗水浸透。他提着两瓶水,再次迈进一户低矮院落——这已是他一周内第三次到这里上门调解。

这是一个离婚后因孩子探望问题而矛盾不断的家庭。男方在码头工作,三班倒,希望多见孩子,却苦于时间难安排;孩子判给女方,女方因在超市值夜班,日程更难协调。双方屡次因探望问题激烈争吵,邻居也多次反映。

“我不是来支持哪一方的,”廖旭秋坐下,递上水说,“我自己也是一位父亲,理解孩子需要父母双方的关爱。”廖旭秋没有机械引用法条,而是聊起小时候,父母一闹矛盾,他心里就难受。随后,他又帮两人算了一笔时间账:“一年365天,真正能陪孩子的有多少天?有些成长阶段错过了,就没有了。”

廖旭秋还专门组织一次多方调解,请来社区工作人员和双方单位代表。最终,两人达成协议,对探望时间作了细致规定。协议签署后,双方表示:“廖警官不是冷冰冰地讲法律,他是真的理解我们。”

像这样的纠纷,廖旭秋今年已调解了76起。“社区有许多家长里短、琐碎日常,每一次把矛盾化解开,群众心里就踏实一分,对警察的信任,也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廖旭秋表示。

用“主动做”铺就“暖心桥”

2023年11月的一天,廖旭秋在社区走访时,听居民说双面海附近长期有一名流浪汉逗留,衣衫褴褛、无人照料。他立刻赶去,并在垃圾箱旁看到一位正在翻找食物的老人,神情茫然,言语混乱。

廖旭秋第一时间上报铜陵镇政府,为老人安排临时住处和饭菜,并努力从老人那几乎无逻辑的语句中,捕捉到几个模糊的地名和人名。回到单位后,廖旭秋连夜筛查比对,打了几十通电话,跨省跨部门反复求证。经过数小时奔波,廖旭秋终于确认了老人身份——他来自重庆偏远山区,患有轻度智力障碍,在外流浪已超过10年,家里没什么亲人,唯有一个弟弟在广东打工。

廖旭秋迅速联系老人家乡的派出所和村委会,协调将其接回,又与镇政府沟通,为老人申请了5000元救助金,作为返乡路费和短期生活保障。临行前,廖旭秋一再叮嘱老人弟弟:“到家之后,务必给我来个电话,报个平安。”

一个月后,好消息从广东传来:老人已平安到家。电话那头,老人的弟弟哽咽地说:“廖警官,真的太感谢您了。这么多年,我们总算把哥哥找回来了……”

“咱们派出所的民警,再小的事也得帮群众办实,不能因为事小就不作为。”今年8月13日,刚在南门湾帮游客找到走失孩子的廖旭秋笑着说。这样的“小事”早已贯穿廖旭秋的日常——今年以来,他找回5名走失儿童、2位老人,协助游客寻回遗落在沙滩、石缝中的手机、相机、墨镜、行李箱等物品二十多次。群众每一次真诚的致谢,都是他坚守职责的最好动力。

用“铁脚板”筑牢“平安桥”

随着电影《左耳》取景地曝光,东山岛铜陵镇外的双面海迅速走红网络。这片海域退潮时,会露出一道沙洲,连接岸边与孤悬于海中的小岛。短视频中,情侣手牵手走过沙洲,走向岛上的爱情灯塔,画面浪漫唯美,吸引大量游客打卡。

然而,这片“网红海”美丽却也危险。潮水涨得快、退得急,每年都有游客因忽略潮汐变化被困岛上,最终只能靠救援艇接回。

“光立警示牌远远不够。”安全隐患一天不除,廖旭秋的心就一天放不下。他一次次到现场巡查,一遍遍对接镇政府与文旅集团,推动设立专职管理岗位,在涨潮前提醒、劝离游客。

廖旭秋日复一日的坚持,终于换来回报——3年来,双面海再未发生一例游客被困事件。

对东山这座沿海小岛而言,台风是更大的考验。每次台风来临前,廖旭秋都会深入海上渔排、低洼地带、临水临崖区域,展开地毯式排查,耐心劝离渔民、游客和其他群众,坚持到海边空无一人才离开。每次台风天出任务,他都是浑身被雨水浸透、鞋里灌满泥沙。

廖旭秋每月要进行近20次的海防巡逻和治安巡查,平均每3年就会穿坏三四双鞋。这些年他走过的海岸线,连起来能绕东山岛整整8圈。

有人问他,这么多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廖旭秋只是笑了笑,目光落向不远处——沙滩上奔跑笑闹的孩子,码头边满载而归的渔民……

“每当看到大家踏踏实实过日子,我就觉得,这些路没白走。”廖旭秋说。

沙滩上一串串脚印,在廖旭秋心中连成一座座“桥”,一边是坚守与责任,一边是信任与平安。孩子们玩得开心,游客拍得尽兴,邻里和睦相处——这些日常而温暖的画面,就是对廖旭秋最好的回报。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