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要把法律难点讲透,更要念好‘防骗经’!”近日,在福州市晋安区检察院案例研讨室,办案检察官与研究室、办公室干警围坐讨论,围绕养老诈骗案打磨普法要点。这样“集体攻坚”的场景,正是该院依托“精准筛选——专业培育——严格编审——多元宣传”的“选育编宣”全链条培育机制,深耕典型案例打造的日常。 今年以来,晋安区检察院通过“选育编宣”全链条培育机制,成功培育出10件市级以上精品案例(其中国家级2件、省级5件),19篇次调研成果获市级以上奖项或刊物采登。案头司法成果不仅转化为指尖流转的普法流量,更沉淀为群众信赖的口碑,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广撒网精筛选 让“金种子”破土而出 “线索是成果的源头,找不准、挖不深,后续培育就成了无米之炊。”晋安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关艳晖介绍,该机制运行以来,该院建立“业务部门自主筛+案管部门深度挖+研究室精准管”的全链条筛选体系,确保重要素材不遗漏。 业务部门当好“侦察兵”,各业务条线紧扣“新、难、特、优”标准,在办案一线锁定培育方向——既有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类的前沿案件,也有养老机构安全监管类的重点领域案件,更有托管机构规范经营的民生领域案件,从新法规、新罪名案件中抓“首例”“典型”线索,为案例培育埋下“金种子”。 案件管理部门做好“数据师”,定期发布业务质效分析报告,从案件类型分布、办案质效指标、社会影响等数据中定位潜力线索。今年6月,该院通过分析发现涉老年人诈骗案件上升趋势明显,且存在“子女不知情代操作”“虚假保健品推销”等典型场景,于是立即标注重点线索,推送至办案和研究部门。 研究室用好“资源库”,指定专人收集线索,统一纳入案例资源库并标注“重点培育”“潜力跟踪”“即时转化”等标签,不定期会同业务部门跟进案件进度,调整培育方向、更新进度。目前,累计入库线索35条,按计划分类培育,实现“线索从办案中来,成果到办案中去”。 强协同严编审 让“潜力股”茁壮成长 一个精品案例的诞生,不是办案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多部门协同的“大合唱”。以某起故意伤害案为例,晋安区检察院办案团队发现被害人长期遭受家庭暴力且经济困难,于是迅速联合综合业务部展开司法救助。解决其生活困难后,为提高家暴处理效率、最大化保护受害方,该院办案部门与研究室反复探讨,提炼“多部门联合治理反家暴”思路,延伸办案效能,夯实案例培育基础。 通过“业务主导——专业指导——统筹协调”的多部门协作培育模式,该院确保案件质量与案例品质达到优质标准。业务部门组建资深团队,办案时同步收集固定图片、视频等素材,确保案件事实清、法律适用准、文书说理足;研究室召集相关部门成立智囊团,通过研讨会、交流会,在案件定性、文书制作、案例撰写等方面专项指导,还借助检察官联席会议、专家会商、检委会研究等提升检察决定科学性,全流程跟踪指导。 在此基础上,该院建立“四级编审机制”严把质量关:承办检察官初拟案例素材后,经部门评议修改、研究室审核、案例研讨会润色,再向上推送。审核聚焦政治敏感性、法律专业性、业务指导性,重点展现检调对接、检察听证、司法救助等矛盾化解做法,突出与司法、行政机关联动共治,适时融入数字检察提升办案质效的创新举措,确保每个案例都经得起检验。 广覆盖精传播 让“法治服务”进万家 检察成果的价值,在于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该院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加强精品案例宣传应用,让检察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 同时,该院通过举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典型案例展示会,精心筛选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例,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督员、党建观察员、听证员、媒体记者请进来,充分参与了解检察办案故事,扩大检察办案的影响力。 此外,该院充分依托在9个乡镇街道设立的“映象晋检”党建联建服务基层治理联络室,开展“家门口的听证”系列活动,将精品案例印发成普法小册,结合检察开放日、法治进校园、普法进社区等活动,用以房养老等骗局提醒老人守好“钱袋子”,用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反面案例警示未成年人加强自我保护,推动法治声音从“案头”到“指尖”、从“机关”到“万家”。 法治建设,道阻且长;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们将持续以全链条思维深耕法治沃土,让每一个司法案件都成为传递公平正义的‘法治名片’。”晋安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江伟表示。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